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天心明月 祗树有缘①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5-15 15:10

 杭州灵隐寺戊戌戒场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的故事"。图片和文档,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来稿请投邮箱:1723693775@qq.com。

  由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杭州风行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许多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不同的角度,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

  福州金刚般若堂妙道法师来稿讲述他与杭州灵隐寺的故事——"天心明月 祗树有缘",谨以此纪念灵隐受戒周年。


 
安庆迎江寺振风塔旧貌

  论及我与灵隐寺的因缘,还真有几个小故事的。因杭州灵隐寺约稿,特地写来,并以此纪念我在灵隐受戒一周年。


 
安庆地势图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北岸,潜山、怀宁、桐城三县交界之处,那是一个丘陵地带,离大别山余脉也不远。

  居家村落大约8华里开外有个叫观音庵的地方,那是我们去山里打柴火的必经之路。



  观音庵的出名是因为那里有家粉丝厂,用当地的山芋淀粉生产粉丝。后来还有豆腐坊,好像只在腊月才做豆腐的。因为时处文革中后期,农村日子很苦,生活很艰难,豆腐、粉丝算是"高档食品",平常难得见到,只有过年时才会拿自己家里的淀粉和黄豆去观音庵交换一点粉丝和豆腐回来。


 
安庆潜山天柱峰


 
在我家门口隐隐约约可望见远处的天柱峰

  因为我打柴经常路过观音庵,所以自然熟悉道路。大人在年底忙的时候,会让我们几个小孩子搭伴背东西去换粉丝。

  第一次看到豆腐坊忙着做豆腐的那位大娘,大冷天的还光着头,很是好奇。她为人出奇的和善,对我们小孩子非常好。我们在旁边围观看怎么做豆腐,她也不嫌我们碍事。等豆浆熬好了,她会拿筷子挑一些豆皮给我们吃,每个人都有。后来才知道那是腐竹。


 
怀宁腐竹

  回到家里面跟大人讲起来,奇怪为什么大冷天的,那大娘怎么剃了个光头?大人们听完便严肃的说,那位是老师太。大人们断断续续地给我们讲了不少观音庵的往事。

  观音庵原来是一处佛教道场,规模并不大,可能从明朱洪武朝就有了。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都是一座比丘尼居住的庵堂,供奉的是观音娘娘,里面长期住了几个人,有田有地有菜园,香火也比较旺。

  观音庵的师父们都会做粉丝与豆腐,是因为她们那里经常有许多人去吃素斋。


 
桐城粉丝

  每到农历初一和十五,周围乡里人尤其是妇女,如果家里面没有大事情,都喜欢去观音庵礼佛拜菩萨。上过香之后,大家就在当家师的分派下,一部分人帮助清洁,一部分人做斋饭,然后就在那里过午斋。出家人做豆腐、粉丝招待香客是自然的事情。

  大人最赞叹那里的豆腐宴,说观音庵各式各样的豆腐菜美味第一,说得我们这些馋嘴小孩直咽唾沫,真的好想吃。

  我们小孩好奇地问:为什么现在我们去那里,已经没有菩萨像啊?大人的表情暗淡下来。

  慢慢的我们知道了一些事。原来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破四旧,砸了所有的佛像、烧了所有的经书,强行勒令所有的比丘尼并与当地其他寺院的和尚配对,还俗结婚。

  这位老师太死活不愿意还俗嫁人,以死相拼。最后,公社革委会没有办法才同意她在观音庵开办村粉丝厂,发挥她的手艺,让她负责,但不准再穿僧衣、不准诵经礼佛。大人讲的这些,当年我们作为红小兵,也是似懂非懂的。


 
潜山农家豆腐

  到了年底,又要去换粉丝,我再一次见到老师太。因为对她的事情知道了一点,胆子也就大了许多。

  我问师太:这么冷的天,光着头不冷吗?她笑着对我说:已经习惯了,再说豆腐坊里面烧木柴,温度高,不冷。当然,出门还是要戴帽子的。

  她一边挑豆皮给我吃,一边问我几年级了,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三年级了,学习成绩多数都是班级第一名的。她听完开心地笑了说:"好好读书,将来出息了,多出门走走,外面的世界比这里好啊。"



  我一个小孩子,外面的世界也只是从农村放露天电影里面感知的,就问:"外面真的好啊,那往哪里走好呢?"

  老师太说:"当然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去苏州、杭州、上海那边跑大码头啊"。

  我问:"师太,您去过那里吗?"
  师太说:"我去过的啊,以前我师父带我去拜过苏州寒山寺和杭州灵隐寺,西湖真是美啊。"

  我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打破砂锅问到底,无非好奇什么是"寺"啊?西湖怎么美啊?上海有没有外国人啊?老师太一边压豆腐,一边回答我提的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当时,她讲的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的寒山寺钟声,西湖的白堤苏堤,灵隐寺山门的哼哈二将和济公活佛。

  老师太说:南宋时期,道济禅师在灵隐寺出家,道济禅师也就是济公和尚,他手持破扇、头戴破帽,脚拖破鞋,身披垢衣,貌似疯颠,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这个可以说是我平生第一次听说了杭州灵隐寺和济公那些动人的传说。


 
原灵隐古刹山门 塑有哼哈二将圣像

  回家后为了搞明白哼哈二将,我和小伙伴们找来找去,最后还是在小人书里面才看到一个大概的形象。

  初中学了地理后,我终于明白了浙江省会杭州有个闻名世界的西湖。

  至于济公活佛,一直到1985年随着电视剧《济公》的上映,游本昌老先生饰演的济公和尚,手摇一把破扇子一边唱"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让马上就要参加工作的我印象深刻,也对杭州、对西湖、对灵隐寺有了更多的向往。(待续)


 
济公活佛塑像

★ 往期回顾 ★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听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时的乳牙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清明的思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子的合影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求子如愿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悟清凉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告慰奶奶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阿姨在哪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捐赠的匾额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妈妈的礼物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空烟渡远钟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父母的爱情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再逢灵隐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恩弥勒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的怀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的冲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与时俱进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回家的路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海众安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家中小阁楼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云林的雪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放手不失去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我的佛缘



供稿|妙道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