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恩法师讲《建立正信》(五)——皈依学处严持戒

编辑:慧容 日期:2018-06-24 14:15

  我们受了三皈依,我们还要防护自己的皈依体,怎么防护呢?那就是皈依的学处问题,学处就是所学之处,他主要指的戒律。我们学佛的人要有戒律。五戒的戒律是什么?皈依的戒律。对在家居士来说,最起码的戒律是五戒,要持戒,不持戒我们的皈依体没法得到防护。

  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陀这样说过:"有戒名菩萨,无戒名外道。"学佛的菩萨要向发起出家和在家的殊胜的菩提心,而成为一个修行的菩萨,必须要以戒律为防护,戒定慧三学,三无漏学当中,戒也是基础。所以当今我们要生起正信,在受了皈依之后必须有戒律的防护。

  那么在家居士的五戒我们持的怎么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们是否有护戒之行呢?佛陀在很多的经典里面都数数地赞叹五戒的功德。五戒有着不可思议的、利益世间的功德,能够自利,也能够利他。

  戒律,有时候又叫别解脱,别解脱的范围就是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别别解脱,就是你持哪一条戒律,你就会在这条戒律的恶业当中得到解脱,也会在这条戒律上不给众生带来伤害,众生也由此而得到解脱。就如杀生戒,我们持好了杀生戒,我们就不会获得短命和多病的果报。我们持好了杀生戒,众生见了我们就不会产生恐惧怖畏,所以叫别别解脱。那么别解脱中的另一种含义就叫个别解脱。就是随着自己所受的戒律的不同,就是说居士受持的五戒、还有八关斋戒、出家人沙弥的十戒、还有比丘戒、比丘尼戒,还有菩萨戒。都是自己根据自己所受戒律的不同,而受持的个别解脱的戒。

  它让我们解脱人生,离我们最近的痛苦,尤其是五戒,五戒是怎么解脱我们人生最基本痛苦的呢?作为一个世间的人,就是我们不说求解脱道的人,作为世间生活的人,他们没有解脱的意愿,他们所求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给大家列举一些:健康长寿,这是最基本的需求;财物丰足,是为了保证自己活得快乐自在,这是第二重的需求吧,要有丰足的财物;第三重的需求就是人在满足了生命健康,满足了自己的财运之后,然后人会自然生起来一种对男女的需求、感情的需求,这是第三种;第四重是自我实现需求,受人尊重的需求;第五,智慧的需求,人都不喜欢自己傻傻的,都喜欢自己的智慧。那么人生这五层的需求,如果学佛的话,它就会获得的非常的简单,非常容易。这五戒就是解决与我们人生最近的五层需求的。这就是五戒的殊胜的利益世间的第一,不要觉得五戒很简单了,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是这样要,佛陀这样圆融无碍的慈悲和智慧,告诉我们,一定是对我们最有利最有利的法要。

  所以对于人天乘的居士,就是没有求解脱道的这些一类的众生来说,讲五戒是非常大利益。不杀生可以让我们获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不偷盗可以让我们获得财运丰足的果报;不邪淫可以让我们获得家庭幸福、感情和美的果报;不妄语可以让我们获得受人尊重、名声高远的果报;不饮酒,可以让我们获得智慧明达的果报。其实人生一切的所求,五戒完全可以保障,可以防护。受持五戒得到了这些,你不会担心失去。为什么?他是有清净的因果而产生的。它不像世间,可能世间种种的手段、种种的手腕,我们所得到了之后,得到之后都是什么样子?《道德经》里,老子曾经这样说过:"畏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所以你看世间的人是真苦,不学佛的人心里是真苦,没有得到心里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害怕守不住。就这样这个心整天忐忑不安。但是学佛受皈依,然后用五戒,基本五戒作为防护。我们人生的安享了,不伤害生命,我们就知道自己不怕突然死亡,不害怕被别人意外伤害。不偷盗,我们所获得的这些财物,这些家庭的使用的物资,我们就不会害怕恶意的损耗,或者被别人抢走。也不邪淫,我们感情和家庭生活就有保障。所以说学佛是人生的易行道,不学佛,人生的感觉举步维艰、步履困重。学佛了之后,人会变得越来越自在,越来越轻安,越来越欢快,这就是佛法不可思议的智慧和功德所产生的结果。

  我们要想建立这种正信,就必须要有如实正确的皈依和戒律的防护。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们中国佛教界的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很多地方的皈依太过于随意。我们是不设门槛,或者说师父太忙,来不及给大家讲明白皈依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皈依?这个是需要跟在座的各位法师一起分享交流。就是我们还是希望其实在刚皈依的时候,我们能够耐下心来多给他们讲一些学佛的意义,三宝的功德,让他们对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而不是让他们做一个佛法的盲从者。皈依到佛门来他们依然不知道佛是什么,法是什么,僧是什么。

  世间说万事开头难,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一定让他扎扎实实、稳稳妥妥。那就是入到佛门来我们就对他们负责,给他们讲清楚,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及他们有怎么样的功德?信佛到底跟信其它的宗教有什么区别?信佛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告诉他们清楚。如果居士们刚刚入佛门就打好这样的基础,我想我们现在佛教界就会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己之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