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佛教的贪嗔痴与围棋的平常心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3-08-31 10:39

     我输了。输得有些郁闷。前段时间的连胜记录轻轻松松地就此作古。脑中已是一片空白,只有心口郁结着,胃在灼烧。都说流氓会武术可怕,我咋就觉得和尚懂围棋更可恨哩。

    这懂围棋的和尚,是来自本地文殊院的高僧。棋友们都习惯叫他大师。大师此时正端坐在棋盘那端,目光如炬,坚如磐石,仿佛还在品味方才轻易就摘到的胜利果实呢。真让人气不打一处来。满怀着痛楚草草复完盘,已经没有了吃晚饭的食欲,匆匆咽下半斤包子就驱车赶去李老家。我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输在了哪里???

    李成5段,是移居成都的重庆非著名围棋高手。他与我亦师亦友,不仅教我下棋,还经常为我指点工作生活中的迷津。我尊称他为李老。到了李老家,他还像往常一样,一见面就笑眯眯地把我引到棋盘边就坐:"还是那三个问题,哪里是你最困惑的?哪里是你最后悔的?哪里是你最得意的?复盘就复这三个地方。"

    遍体鳞伤,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检视:"李老,我有一种特别不好的感觉。我觉得我今天怎么就那么浮躁呢?下棋根本就想不进去,胡乱地草草落子。这样的的对局态度真是太让人沮丧了。我都怀疑自己还是不是那个本年度进步最快前程无量之优秀大龄青年了。"

    李老听后微微一笑:"不必过虑。其实你的这种状态人人都会有。连我也经常会有。你知道什么是佛教中的三毒么?"

    揣测这三毒不太可能是苍蝇、蚊子、蟑螂,我只有紧闭起没文化的嘴巴壳。

    卖够了关子后,李老终于娓娓道来:"佛教中的三毒,就是指贪、嗔、痴。当年我和大师经常切磋这些问题。佛教认为,世间众生之所以沦入苦海,诸多烦恼,不得解脱,皆因后天习染这三毒所致。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就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就心不甘情不愿;嗔,就是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就是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服人,你最近有什么烦心的事情么?"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最近我确实很烦恼,身陷人生中的第356次单恋,贪念与嗔恨交织。就连坐到棋盘边也是心绪不宁烦躁不安,失去了往日那种天天向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牛劲。咳,女人可真是祸水啊。想到这里,我突然有所顿悟:"李老,这三毒让我想起围棋中常说的平常心。"

    李老颔首道:"孺子可教也。正是。懂得定式,会做死活,通晓愈多,可谓不痴。形势判断准确,明厚薄,善取舍,可谓不贪。正确应对别人的无理手、超强手,忍耐局面的暂时落后,可谓不嗔。围棋中所说到的修炼平常心与佛教修行并无二致。当年,我与大师促膝秉烛夜谈,彼此都很欣赏对方。大师说我有佛缘。我就想问大师借一本《金刚经》修研。大师那里的书籍是汗牛充栋啊,可他就是不借。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大师说,修习佛法有万千法门,你何必舍近而求远呢。我就更迷惑了。大师解释道,日本当年就有很多高僧用围棋作为修习佛法的法门。例如被尊称为日本第一位棋圣的宽莲是仁和寺的僧人,镰仓时代的高手日莲、日郎也是僧人,近代日本围棋的开山鼻祖本因坊一世算砂更是京都寂光寺的高僧。你既然已经在围棋上花了这么多功夫,有了一定得成就,何不继续修习,当做是自己研习佛法的法门呢。"

    围棋,可以作为修身养性的法门。人生中的历练,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棋艺。所谓功夫在棋外,大概是同样的道理吧。我又急切地问道:"那怎么才能解决贪、嗔、痴的问题呢?"

    李老训斥道:"解决?你以为你是谁。要真能解决,你就不是人,你就成佛了。能解决痴的问题,怎么也是强5段了,川少队的小朋友你通通让一先。能解决贪的问题,就长了两个子,可以和职业棋手分庭抗礼。再能解决嗔的问题,那恐怕就是李昌镐、李世石、古力他们来你也可以让一先了。解决?谈何容易啊。我们只能是不断地修炼啊。路漫漫其修远昔。"李老长吁了一口气立起身,身躯在15瓦灯泡的映射下愈发显得伟岸。

    棋道也好,人生也好,也许,世间万事,莫过于此。

 

来源:新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