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所宗,为一乘圆教,虽说四法界,旨在事事无碍法界。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唯是一真法界,性海圆融,此一心即一无障碍法界心,简称一法界心,虚旷寂寥,万花芬敷,无言无说,无始无终。
一法界心,如何得成诸法,华严疏主澄观大师悲心深切,方便利生,言华严圆宗,具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义,因而总分两门。从不同根机说法,层层剖析,让修习实践者一目了然,各随其性,厘清正见,依之起行。
无上圆顿,总说一心,此心为一无障碍法界心,圆融遍摄,无所不包,人人本具。
然人先后天莫辨,品质有高低,根性有利钝,智分深浅,凡妄圣真,总不离一心。此一心,非唯物唯心之心。
华严宗师,大悲利世,遂从一心,开出五教,以利群蒙,会然一心。杜顺宗师创华严法界观门。法藏大师集五教大成。澄观大师扩大应用,列为四法界,此一心,分事含理。
四法界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五教为小、始、终、顿、圆,以一心四法界,开一心五教,后后胜于前前,前后依次转深,圆摄前四,前四都为圆教一心方便。

小教一心
小乘教,假说一心。因声闻缘觉二乘人,实有外境,心境俱有,由心造业,所感而异,不了唯心。纵然听说一心,只说真谛一心,不说境即是一心。
小教一心,只在于事,唯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境界,界限分明,在相上论业惑缘起,惑业苦,都为事法界。

始教一心
大乘始教,以异熟赖耶,名为一心,遮无外境,为法相唯识所说,虽其中派别相见不同,皆说一心。于中分为三类:
1.相见俱存说一心
八识及诸心所都有相见二分,当体就是见分,相分具足本质影境。
2.摄相归见说一心
通心王与心所。所变相由能见识生,带影而起。
3.摄所归王说一心
此只通八识心王,心所无体,由心而变,执于内心。
从性相不同又分两种,分属事法界与理法界:
1.始教相宗一心
在于八识心,多说法相,心名事分,为事法界。
2.始教空宗一心
外境内识,说一切法俱空,无形无相,心唯理性,属理法界。

终教一心
终教,以如来藏藏识说一心。如来藏性,具诸功德。分为二门:
1.摄前七识,归藏识海,故说一心。
为楞伽所说,七识如流,随境界风吹展转相生,而藏匿识海常住。前七转识,都是本识的差别功能,无有别体。
2.总摄染净,归如来藏,故说一心。
如来藏随缘成染成净,而自性不生不灭,即是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一心二门,真如门与生灭门,和合而为如来藏。
说相说性,性相融通,心于性相相即处,性相一体,心为性分,属理事无碍法界。

顿教一心
不从相上说,唯辨真性,性相双绝,为事理无碍法界。
顿教,以泯绝染净而说一心。讲清净本心,本无染净,诸相皆尽,寂灭无寄。

圆教一心
总该万有,即是一心,无障碍法界心,触事皆心,事事无碍,为一乘不共华严所说,分为三类;
1.融事相入说一心
一切森罗万象事法,都是真心而现,随心而转,相入无碍,不同于唯识宗由识而变。
2.融事相即说一心
一事即真心,心即一切事。一事随心即一切,一切事即一真心。
3.帝网无尽说一心
一切全是心,心故含一切。心含一切皆是心,一切即心含一切,如是重重;一一全具真心,随心无碍,如是无尽。
一多即入,小大遍容。于事事无碍法界,相如性融,总该万有,即是一心,是为事事无碍法界心。

凡夫之心,都放在事相上,好恶美丑,由心而生,见好只见好,见坏只见坏;只见此物,不见他物;只见自我,莫视他人;只见结果,不了因缘,是为凡心。品质稍微高点,行善好施,救济扶贫,已然了不起。不了真相,仍为世间法。
若以实假看,第一类二乘教,包括人天的事识心,执有实境,为凡愚情计颠倒之境,乃假立一心。
后四类,始终顿为大乘,圆教为一乘,了无外境,则都真实一心,为圣智所得真实之境。然相宗始教为方便权教,终顿圆为实教,方了究竟真理之说。

若以华严法界看,人天小乘教一心,大乘始教三类一心,唯明事法界。始教中空宗明五蕴皆空,唯明理法界。大乘终教、大乘顿教,通于理事无碍境界,一说理事双即,一说理事双泯。一乘圆教,说无尽缘起,具德圆融,即一乘圆教法界心,为事事无碍法界。
事上森罗万象,千差万别,随不同时空流转,没什么好说的,所以杜顺大师开出法界三观,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真空绝相观相应理法界,理事无碍观即理事无碍法界,周遍含容观相应事事无碍法界!(文/圆明)

● 征稿|影像 · 记忆 · 感恩杭州——我与灵隐
● 学处 | 《华严发愿文》
● 学处 | 如何具足弟子相
● 学处 | 持戒功德无量②
● 学处 | 持戒功德无量①
● 学处 | 修持念佛法门 不可忘记广种福田
● 学处 | 八十华严 七处九会
● 学处 | 《华严经》的内容和结构
● 学处 |《华严经》的主要特点
● 学处 | 佛陀在人间三处说华严
编辑|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