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南岳慧思大师——因定发慧 自禅出教(下)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8-12 15:00

640.jpeg


  (接上期)纵观慧思大师的生平行迹,因禅观而访明师、因禅观而脱病苦、因禅观而悟三昧、因禅观而教徒众、因禅观而解药毒、因禅观而印智者、因禅观而证果位、因禅观而发神通、因禅观而事著述……凡此种种,皆与禅观紧密相连。乃至选择由北方南下至南岳驻锡,也是为了弘扬禅观。


640-1.jpeg

  当时的佛教界,北方僧众重视坐禅,不重义理;南方僧众则偏重义理,不喜坐禅。为了倡导“定慧双修,禅教一致”,慧思大师不顾山水跋涉之苦,亲往南方弘传法道,对后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南山律祖道宣律师在《续高僧传》中曾赞叹慧思大师说:“自江东佛法弘重义门,至于禅法,盖蔑如也。而南岳尊者慨思南服,定慧双开,昼谈义理,夜便思择。故所发言无非致远。因定发慧,此旨不虚,南北禅宗,罕不承绪。”


640-2.jpeg

▲《续高僧传》慧思禅师传


  禅观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慧思大师的修学弘化经历之中,事实上汉传佛教的各宗各派,无不以禅观为根本。


  对于禅观在汉传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近代太虚大师在《中国佛学》一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论断: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今先讲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什么叫特质?无论什么东西,都由许多因缘和合乃成,而所成的东西一个有一个的特质,一类有一类的特质,因为他各有各别不同的特殊质素。现在讲到中国佛学,当然有同于一般佛法的;然所以有中国佛学可讲,即在中国佛学史上有其特殊质素,乃和合一切佛法功用而成为有特殊面目与系统的中国佛学。其特殊质素为何?则禅是也。”


640-3.jpeg

▲太虚大师德相


  需要说明的是,太虚大师所说“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中的“禅”,并不仅指禅宗之禅,当然,禅宗之禅也包含在内。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中国人好简略,简称为禅。太虚大师认为中国佛学特质所在的“禅”,比禅宗之禅的含义更加宽广,乃指戒定慧之“定”的,因此在佛教中多有将禅与定合称为禅定的用法。至于禅的具体含义,太虚大师说:“禅那即静虑之意,就是在静定中观察思虑,所以禅那虽可名定,而定中有观有慧方为禅那之特义,故禅那亦云禅观。”


  更进一步细分,大师在《中国佛学》中将汉传佛教思想的流变总结为五个部分,亦即依教修心禅、悟心成佛禅、超佛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宋元明清禅。其中“自悟心成佛禅以下,皆为宗门禅”,既属禅宗,根本特质在禅自不待言。历来与宗门相对的教下来说,太虚大师何以也判为“依教修心禅”呢?


  所谓“依教修心禅”,“修心”就是修定,也可称为修禅修观。“依教”二字,就是依照教理,这是为了突出其不同于后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禅宗,乃是与禅宗相对立的教下。


  太虚大师认为禅宗以前的禅,如天台教观等,皆属依教修心之禅。若更细分,大师又依据佛法在汉地弘传时代先后,概括为安般禅、五门禅、念佛禅、实相禅四种。前三文繁不录,单取与慧思大师直接相关的实相禅略作说明。


  太虚大师认为实相禅与实相三昧在中国的流传,肇始于鸠摩罗什三藏的《禅法要略》。只不过罗什三藏重于经论翻译及教理研究,对禅观的具体修法,不过“传述”而已。真正将实相禅法用为实地修行并正式成立中道实相禅的,正是天台宗此土的前三代祖师:北齐慧文(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台宗三祖)、天台智者(台宗四祖)。


640-4.jpeg

  慧思禅师的修行弘化前文已有详细介绍,而他的禅法正是直承于北齐慧文禅师的。


  根据记载,慧文禅师是依《中论》、《大智度论》而修的,直接由《中论》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开悟一境三谛之理,创设一心三观,其禅法心要即是《大智度论》中的“三智一心中得”。


  三智分别是遍了法性的一切智,自行化他的道种智,了法无二的一切种智。一切智是空观所成的,道种智是假观所成的,一切种智是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的中道观所成的。


  《大智度论》的三智一心,就是以一心三观而观一境三谛所成就的。一境三谛即是诸法实相,一心三观即是实相禅,所以太虚大师认为“慧文禅师才是修实相禅者”。


640-5.jpeg

  慧思禅师自慧文禅师处得法后,光大师说,盛弘实相禅法。智者大师依从修学法华三昧,得师印可。之后奉命南下,弘化于陈隋之际,教幢高竖,法筵宏开,终于完整地创立了天台教观,传承至今。


  因而太虚大师说:“实相禅法是由慧思、智者始盛弘,而智者禅师又是一切禅法之集大成者。”直到唐初道宣律师作《高僧传》时,仍将慧思禅师、智者大师归入习禅篇,良有以也。


  不仅天台宗的创立根源于禅观,后世与天台宗共同支撑中国佛教的贤首宗也与禅观渊源有自。更进一步地,太虚大师认为这些教下仅天台、贤首两宗传承不绝,也正是因为其本身教法是由自修禅定得成而来的。


  “这两宗学说,在宋明来虽与慈恩宗皆称为教下三家,然地论、摄论、三论、慈恩、成实、俱舍等各宗,皆是传承印度的学说将其发扬光大而已。独这两宗的学说,虽亦依经论为印证,而不是承传其学系者,乃是由自修禅定得成就后发展出来的。


  譬如慧文禅师并没有著作行世,只留几句简单的禅语,杜顺亦只有法界观与几首禅偈。故这两宗的学说,是以修禅为源泉的,所以中国佛法之骨髓在于禅。


  这两宗之学,既由先得禅定而后印以经论才建立为宗,故其初祖多分是一向修行禅定的禅师,到了第二代祖师才向教理方面渐为解释,至第三代遂集其大成,而宗学由此确定。后世不察其禅源,而仅讲其教相,因称教下。假若这两宗的第二代第三代的传承者不向教理方面发展,则其学必归为禅宗矣。”


640-6.jpeg

  综上所述,我们纪念南岳慧思大师,不仅要仿效祖师修学佛法的苦行、感念祖师弘传佛法的苦心,更要领会祖师因定发慧、自禅出教的修学理路;学习教理而不止步于名相,开发慧解而又根本于禅观,牢牢把握住中国佛学的特质——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