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福德与智慧:福慧双修的重要性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8-27 10:14

我们如果想成为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进而证得佛道的智慧,应该从闻、思、修三慧下手。多闻佛法,启发智慧,是闻慧;由思惟佛法,心生慧解,是思慧;由如法修行,亲证真理所得的智慧,名修慧。闻慧是用耳朵去听,思慧是用心去想,修慧则由行动去实践。


人的耳朵是用来听取外界的音声,而外界的音声往往影响人的情绪。好比我们听到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音乐,自可发人深省,或令人心旷神怡;反之,如果听诲淫诲盗的乐曲,或粗言恶语,将会令人想入非非,或无明火起,嗔恨心生。


人的听觉每为境转,闻赞则喜,闻谤则嗔,情绪变化无常,也就难免善恶不定,于六道轮回中,升沉不已。佛为令众生解脱六道轮回生死的苦恼,教人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由闻善知识宣说真理的文字般若,启发内心本具的觉性,或由见闻读诵大乘经典,心生慧解,开佛知见,谓之闻慧,即从耳根听说真理所得的智慧。

思慧,是属于人的思想与意志方面。人的思想最为复杂,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前后的想法、看法都会有所不同;由于人的思想不同而又善变,人与人之间常常因此无法融洽,和平共处,每因思想不能一致而起冲突,互相斗争。


佛为针对人因见解的错觉,而导致的思想斗争,说五戒,说十善,说八正道,说六波罗蜜 ,以及说种种法门,用正觉的知见来纠正人的错觉,导世人止于至善。我们若能将所闻的佛法,加深思考,从而认识真理,启发正智,谓之思慧。


修慧,是将所理解的佛法,付诸实践。在解行并进,定慧均等的实际行动中,破除烦恼,揭示人生光明的另一面,进入智慧的境界,不断进修,经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谓之修慧。


如是由闻佛法的道理,进而了解佛法,再运用佛法,来修改自己不良的习惯与行为,令身、口、意三业,远离邪恶,转向菩提觉道,修学诸佛无量道法,开发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所谓“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自然证得佛道无上的智慧。

学佛的人,既然要修福,同时也要修慧,后可以成就圆满、正觉、幸福、快乐的人生。否则,有福德没有智慧,或有智慧而没有福德,都是人生的缺陷。一个只拥有福气而没有智慧的人,虽然享受如意,生活富裕,但也会令人生活腐败,人格低落,不懂得如何处世做人,更不懂得怎样去利己利人;反之,只拥有智慧而没有福气的人,虽然明白人生的意义,是贡献不是占有,是互利不是独利;可是生活穷困,衣食不足,无以利己,何以利人?即便希望当仁不让,济世益群,可是每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徒自苦恼。因此,佛教我们福慧双修,以提升自己,福利群众,甚至觉悟成佛。


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应无所住是修慧,行于布施是修福。修福,用外财布施,不及用内财布施;用内财布施,不及用法布施;用法布施,又不及无相布施,所以说“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修慧,追求世人妄想非真的智慧,不及修学出世圣人的真空智慧;获得出世圣人见诸法空相的智慧,又不及诸佛亲证实相理的无上智慧。


我们若能多闻佛法,凭借文字般若的启示,成就闻慧;进而思维修习观照般若。“应无所住”以修慧,“而生其心”以修福。修福能严净佛土,成就众生,修慧能断尽无明,亲证法身;如是福慧双修,福慧具足,即可成等正觉,圆成佛道。所以福慧双修,正是圆成佛道的主要条件,对学佛修行的人,非常重要。


虽然,我们初发心学佛,未能做到如《金刚经》所说,但我们一定要福慧双修。不但要修福,种福,惜福;还要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多思维佛法,多修学佛法,以开发智慧,在充满福德与智慧的生活中,自利兼他,造福社会,以发挥人性的美德,以建造人间的乐土,以续佛慧命于永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