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佛法纲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下)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9-08 15:05


戒、定、慧三无漏学,按理性上讲,都是自心具足的。按事相上讲,就开出来五乘法、一乘法。佛说法,是为度众生,因为众生的根机不一样,说戒,不能说一种;说定,不能说一种;说智慧,也不能说一种,于是就开出来五乘法、一乘法。


什么叫戒学呢?人们的动作,总不外乎身、口、意三业,戒就是防止恶业而定的规条。释迦在世时,因为防止弟子们有作恶的行为,立下种种戒条。释迦灭度后,优波离尊者诵出戒律(见第五章第一节),成为定制,就有律藏。以后分派愈多,条文细密,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成了专门的学问。


戒条尽管繁多,都是从根本的五戒推演而出,我们只要知道创立五戒的本意,就得到戒学的要领了。五戒则包括:不杀戒,不盗戒,不邪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人们的根本烦恼,是贪、瞋、痴,一切烦恼,都从这而出,所以也叫三毒。三毒先以意思做动机,然后发于身的方面,而为杀、盗、淫的恶业;发于口的方面,而为妄语的恶业;发现于身口两方面,而为饮酒的恶业。五戒,就是对症发药,治这三毒的毛病。


人们果能实行这种戒学,自然烦恼慢慢减轻,去恶进善,自有把握,所以学佛第一要从戒入手。


什么叫做定学呢?定是治心的最要功夫。既然人们的身心苦果是业和烦恼所聚集的因造成的,由此可知要解脱这苦果,先要断这苦因。业和烦恼,无非从心发生;试返观我们的心,是怎么样情况?是前念去,后念来,念念相续不已的无数妄念;于此可下断言,人们生死的根本(因),就是这个妄念。


戒学既除掉身口方面的恶业,定学就专从心的方面下手。定是心住一境而不散乱,禅定是心住一境下的静思惟。禅定能够让我们对于身心世界、万事万物放松、放下,不过分紧张执着,令人心安身安、轻松洒脱。


范围广一点来说,定就是不变的意思。有些人修行,妄想很多,今天参禅,明天听说念佛的功德大,于是便舍参禅而念佛;过两天又听说持咒的功德殊胜,于是又不念佛而持咒。诸如此类,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那个法门,结果一事无成。又有些人对于念佛和念菩萨,一曝十寒,今天念,明天便不念,这都是没有定力的缘故。


定力对于我们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定力,不仅修道一定不成,而且也会因为缺乏定力、道心不坚的缘故,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引诱而堕落。


什么叫慧学呢?慧字极难说明,因为是定力所生的大智慧。到这地步,就能断妄惑(妄念自然不生)、证真理,不是我们平常的小智小慧。


前面在理性上,我们已经说过,原来我们的心,固然是妄念用事,然而我们的真心,是不动的,不过被妄念遮蔽,真心不能发露。譬如明镜,被灰尘所遮蔽,好像失掉照物的作用,其实镜的本体,毫无欠缺,只须把灰尘拂拭干净,镜体就仍旧发光,照物无遗了。真心也就像这样,当妄念用事时,如镜被尘蔽,真心完全隐藏。我们若用定学,扫除妄念,归到一个正念,久而久之,妄念脱落,真心的灵光,自然显露,这时也如明镜照物无遗,这就叫做慧学。


佛法讲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因定开慧。先有戒律,才能有定力,如果没有戒律,就很难说有定力。通过修定,去烦恼开智慧,解脱放下。心静则定,定则智慧现,智慧现则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