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妈妈带回的葫芦型水壶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4-26 19:14

 

  编者按

  每一张照片,或是一个历史瞬间,或是一个时代符号,或是一段温暖光阴的记忆,叙述一段段往事。在杭州灵隐寺佛教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您一定会许多收获。请你一起来抒写"我与灵隐的故事"。
 
  由杭州灵隐寺、都市快报社联合主办,杭州风行视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影像·记忆·感恩杭州——我与灵隐"征稿活动正在进行中,许多民众积极投稿。他们用照片、故事来讲述自己眼里的灵隐。今天刊登上海卫翠霖的投稿——妈妈带回的葫芦水壶。



上海黄浦大桥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新建了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斜拉式钢索大桥。大桥规模之雄伟,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象征,很多人当时只在报纸上见过这座大桥。那年,学校学生组织春游,去黄浦江边瞻仰这座大桥,并在大桥边合影留念。


 
二排右起第四位 小男孩身挂葫芦型水壶
 
  照片中是一群欣然陶醉在快乐当中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他挂着红领巾,穿一身蓝色运动服,心里美滋滋的。格外惹人注目的是:他身上挂的一个水壶,是葫芦造型的,那是妈妈去杭州灵隐寺带回的物件之一。另外一件是济公玩具。
 
  他开始接触佛教,是从这只妈妈从杭州灵隐寺带回的葫芦型水壶开始的。少年时的他,最先看到的关注的"目光"来自杭州灵隐寺。一个时代,一座城的那一代人。
 
  笑容满面的孩子,都是佛菩萨的孩子。2015年3月14日,当初的少年带着妻子和孩子专程来到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好大,灵隐寺就像当年自己当兵时的闽北山峦,清爽之中带着露水,此时的心,润乎乎的,像是没有痕迹般的洁净。



2015年3月14日 他带孩子在灵隐小溪边留影
 
  已经娶妻生子的他,想挨着灵隐寺近一点,再近一点。他怕别人都是来求佛的,亵渎了佛菩萨。来到济公活佛殿堂的他,决意不跪下来。"你们"都是太贪心了。


 
杭州灵隐寺济公殿
 
  他带着家人,来到灵隐寺一处僻静小溪边。他问小溪:世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所求?小溪不说话。小溪的旁边有一处玩耍的地方,他的孩子在小溪旁留影,笑容满面。
 
  直到中年以后,终于他明白了:世人的祈福,都是一个个家庭"关注"的目光。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国家。上海横跨浦江两岸的大桥,如今已经有了5座,他的家庭也和许许多多家庭一样,在"关注"之中越来越圆满。


 
  祈福父母安享晚年、孩子独自成长、妻子身体健康。在祈福中,他反观自省。感恩,感恩一切。"关注"灵隐的目光,就像一条隐隐的线,绵延不断。他说:如果再去灵隐寺,一定要去济公活佛的殿堂,说出对世间每一个家庭祝福心愿,为心愿广大而立足当下和细处。

                                                                  ——上海 卫翠霖




★ 往期回顾 ★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灵隐听雨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时的乳牙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清明的思念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儿子与邻家女孩的合影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求子如愿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感悟清凉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告慰奶奶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大辫子阿姨你在哪里
▲征稿刊登  | 我与灵隐的故事——祖上太爷爷捐赠的匾额
▲征稿通启|影像 · 记忆 · 感恩杭州——我与灵隐

图文|卫霖
摄影|慈宏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