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座大香山,山里长着无数的荜拨树、胡椒树以及其它各种药草。荜拨树上栖息着一种鸟,名叫“我所鸟”。春天药果成熟时,假如有人来采摘药果用以治病,我所鸟总是悲伤地叫唤着:“这果是我所有啊!你们不要采摘!我心里真不愿意人来采摘啊!”它虽然这样叫喊,人们还是照旧采摘!一点也不理会它。这鸟命薄,忧伤地叫喊,声声不绝,最后终于因为过于哀叫而死。人生在世便是如此,色身强健之时往往多所执着,认为很多东西都是我之所有,悭贪而不能舍。可事实上,纵然是用尽自己的身命去守护,最终也难逃为无常所夺的结局,与这我所鸟又有何异呢?
因为阿难陀的俊貌多情,不但在俗的女众追求过他,甚至连出了家的比丘尼恋慕他的也有。阿难陀对女众的出家,尽心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好,所有的女众,尤其比丘尼对他特别恭敬。有时他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先请阿难陀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可是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超过阿难陀,但比丘尼们不管这些。出家的生活,在心里好像有一个战场一样,那就是理智与情感交战的战场,理智战胜了,可以成佛作祖;情感战胜了,仍然是凡夫俗子。假若说,要求每个出了家的人,都像枯木死灰的样子,没有一点人间的情感,那是不可能的。住在祇园精舍里的一位年轻的比丘尼,见到阿难陀那潇洒文雅的神态,日里夜里,
阿难陀年轻貌美,因此所引起的麻烦也很多,有一次阿难陀持钵到舍卫城街上乞食,归途中经过一口井旁,有一个首陀罗种姓的姑娘正在那里汲水,他觉得口渴,就走上前去说道:“姑娘!请布施我一瓢水!”姑娘抬起头来,一看是一位庄严的少年比丘,并且认识他是阿难陀,他看看自己的装束,很害羞的说道:“尊者!我并不是怜惜这一点水,我实在是一个下贱的种姓,怎有资格供养你?”阿难陀一听,就安慰他道:“姑娘!我是比丘,没有贵贱上下的分别心!”姑娘很高兴的把刚汲上来干净的水供养阿难陀,阿难陀喝过后,说声谢谢,就静静的走开了。正在情窦初开的妙龄姑娘,情不自禁的目送着阿难陀的背影,那王族出身的崇高仪表,那温和的语言,像是在他白纸般
大臣们按照镜面王的命令,把那些盲人带到大象跟前,牵着他们的手,让他们了解大象。盲人们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脚,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尾梢,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尾干,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肚子,有的摸到了大象侧胁,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脊背,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头部,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长牙,还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盲人们就在大象旁边乱纷纷地争论起来,每个人都说自己了解到的才是真正的大象,别人都错了。大臣们把盲人们带回到镜面王前,镜面王问盲人:你们了解大象了吗?盲人们回答说:我们都知道了。镜面王又问:大象像什么呢?摸到象脚的盲人回答道:圣明的大王!大象像一个装漆的竹筒。摸着尾梢的盲人说:大象像一把扫帚。摸着尾
观音赞(并引)北宋·苏轼兴国浴室院法真大师慧汶,传宝禅月大师贯休所画十六大阿罗汉,左朝散郎集贤校理欧阳棐为其女为轼子妇者舍所服用装新之。轼亦家藏庆州小孟画观世音,舍为中尊,各作赞一首,为亡者追福灭罪。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呼者若自痛,则必不能呼。若其了不痛,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一,又见《东坡禅喜集》卷二。)附:紫柏禅师拈提东坡观音赞东坡观世音赞曰: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赴救。解曰:夫一身之微
年轻而又富于感情的阿难陀,把憍昙弥等五百女众的愿望,告诉佛陀,并请求佛陀可怜他们,允许他们出家。佛陀拒绝道:“我可怜他们,但为正法流传,你去替我回绝他们吧。”阿难陀不肯去回绝,他仍向佛陀禀告道:“佛陀!如果是别人我可以去回绝,但对方是佛陀的姨母,假如非要拒绝他不可,一定会发生不幸的后果。他们说,就是死,也不回去。”“阿难陀!僧团中是不允许女众出家的!”“佛陀!难道佛法有男女的分别吗?”为了替女众讲话,阿难陀在佛陀座前,真是鼓足了勇气。“阿难陀!我的法,天上人间都一样,我不拣别男女,就是一切众生,我都平等看待。女众可以和男众一样照我的法信仰、修持、证果,但不一定要出家,这是法则问题,不是男女平等
在教团里渐渐长大的阿难陀,有着温和慈悲的天性,有着打动人心的俊容,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众尊敬的人,对比丘尼,他尽心关切;对在俗的信女,他给予安慰。假若没有阿难陀,今日的僧团,是不是允许女众出家做比丘尼,那就难说。说起女众在僧团里能允许依正法出家,那完全是阿难陀尊者的力量。原因是圣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憍昙弥,是佛陀的养母,他看到佛陀成道的五年内,光是释迦族中就有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陀、难陀等皈依佛陀剃度出家,王孙罗睺罗也做了沙弥,夫君净饭王也驾崩了,他思前想后,感慨万千,大概是他的善根发芽,他要求佛陀允许他在僧团中如法出家。憍昙弥第一次请求,佛陀没有考虑就拒绝他,他又两次、三次的请求,都被佛陀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唐·元稹《小暑六月节》这两句诗细腻地描绘了小暑时节的天气变化温风、细雨、山暗、雷鸣共同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暑字上面是“日”,下面是“者”,乃“煮”的本字正与民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相应小暑意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这时江淮流域梅雨或已结束,盛夏开始随着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大地的每一寸肌肤都被炽热的阳光炙烤着连风也被这份热情感染,带着热浪拂过脸庞二候蟋蟀居宇《诗经》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