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则悟法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3-13 15:35

信息来源:南普陀  发布时间:2019/3/8 10:59:50

  核心提示:2019年3月3日下午15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中国"两会时间"正式启动。在今年的两会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则悟法师在《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也达到了新时期的"峰值"。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对此,则悟法师提出了包括"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作用"在内的六条建议。以下为则悟法师建议全文:

 
南普陀寺则悟大和尚

  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议

  心理健康是人类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计委联合中宣部等22 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式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越来越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也达到了新时期的"峰值",心理问题及其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据统计,心理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越心血管病和癌症,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以抑郁症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统计,全球目前有超3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更是高达100万。心理行为异常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当前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水平面临诸多挑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一是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剧烈,人们内心世界遭到强大的冲击,心理冲突随之产生,造成心理适应不良、心理异常等心理问题。但是由于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常常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解有失偏颇。遇到心理问题不敢说、不能说、不愿说,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心理问题的"多连炸"现象。

  二是心理健康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心理健康的文件,有了顶层设计。但是实际上来说,不能立即"有好收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跟不上步伐",很多心理热线、心理健康咨询室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对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

  三是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短缺,供需缺口巨大且结构失衡。截止到2017 年底,我国心理治疗师数量仅有6000人,精神科医生不足3.5万人,提供专业心理服务的心理咨询师约3万人,远低于同等经济条件的其他国家平均水平。另外,现有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多以收治严重精神障碍为主,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服务不足。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升。

  四是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在社会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管理状况堪忧,因为缺乏政策引导和行业监管,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服务质量不能有很好的保障。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鉴定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及获证后的继续教育和督导,大多数获证人员不能具备实际开展心理咨询的能力。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力度。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公益广告范畴。

  二是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各部门各行业、城乡社区基层、社会心理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专业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管理等共同发力。

  三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机制建设。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在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需要,逐步规范决策中的心理影响评估,注重疏导不公平感,预防社会风险。二是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对生活失意、行为怪异、举止异常等特殊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服务。三是健全危机干预机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及时应对突发性、群体性重大事件。四是完善源头预防机制,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到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理、特定利益群体维稳等工作中去,加强心理疏导和防控,有效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

  四是建设便捷高效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设立心理急救热线,开通网络咨询,开发心理健康移动客户端,多渠道免费为群众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助服务。

  五是健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监管机制。加强对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制定相关的准入门槛、收费标准、职业道德水准、管理制度,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六是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理论及技术融合发展,为公众提供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特点和价值观的心理健康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