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 诗僧八指头陀咏梅的境界(二)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1-16 14:49

 

  八指头陀一生喜爱梅花,并好以冷梅自况,在朋友之间也有"白梅和尚"之雅称。六十岁时,他曾在宁波天童寺左边的青龙冈为自己卜地建塔,取名冷香,塔旁环植梅树,并自作塔铭,书其白梅旧作于壁上。

 
  八指头陀存世的诗文中以梅花为主题者甚多。他最早刊刻的诗集名为《嚼梅吟》,后来又有《白梅诗》问世。不仅写诗如此,冬去春来之际,八指头陀主持"上堂"、"升座"、"小参"、"示众"等佛堂仪式,其法语也经常是以梅花作譬。



  "梅花消息分明在,风雪休辞彻骨寒","春从何处来,岭上梅花开","以此问梅花,梅花笑不语","一肩风雪归来晚,谁念梅花彻骨寒","立春试问春何处,惹得梅花冷笑人","道人不饮屠苏酒,细嚼梅花味更香"等等,这些禅语法句,或以梅花起譬,引起话头,或以梅花作结,总括语意,既与时令契合,也与八指头陀的清峻人格相映益彰。



  
二、咏梅之冷
  梅花开在深冬,谢在初春,冰天雪地乃是梅的生存环境,而傲冰斗雪则是梅的风骨气节,所以古往今来文人笔下的梅花都有点寒意峭然。八指头陀的咏梅诗把这一特点更加突出了,由于八指头陀喜欢雪中寻梅,而且多写白梅,白本来就是冷色调,再加上雪的映衬,因而他笔下的梅花不只是经霜立雪,寒意峭然,甚至有点孤傲峻厉,森冷逼人。


 
《雪后寻梅》
 
积雪浩初晴,探寻策杖行。
寒依古岸发,静觉暗香生。
 
 
《梅痴子乞陈师曾为白梅写影赞》
 
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
冷入孤禅境,清如遗世人。
寒雪一以霁,浮尘了不生。
偶从溪上过,忽见竹边明。
花冷方能洁,香多不损清。
 
 
《残雪》
 
珪色破犹冷,银光湿尚寒。
不须随日尽,留当早梅看。
 
  冷艳欺梅白,清光借月寒。"(《日暮望骠骑山雪,有怀徐酡仙社友》)"梅花寒不放,明月冷相窥。"(《怀灵芝山人》)"霜钟冷扣梅花月,夜雨寒侵薜荔墙。"(《宿万善寺有感》)。
这些咏梅诗,几乎句句不离冷字。

 


  雪中自冷,无雪也冷。在北斗横天、万松不语的月夜,未能入眠的诗人与"梅花睡鹤冷相看"(《月夜不寐》)。在高寒的日子里,茅斋寂寂,诗人则"坐看冻雀啄梅花"(《答顾居士》)。"冷相看"一句洗尽了林和靖"梅妻鹤子"意象的温馨暖意,而"冻雀"一句虽未明写梅冷,但活动中的啄花小鸟都冻得瑟瑟发抖,也就更是衬托出了梅花之冷。



  人常道春暖花开,百花大抵是同回暖的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八指头陀极写梅花之冷,从自然物理上看是突出了梅花与百花不一样的耐寒性,而从禅理上看,寒是一种外在的体肤上的感觉,而冷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态度,体现着一种主体对外在环境的决绝的、自觉的摈弃。
 
  如果说八指头陀写梅以月相伴,是暗喻着梅花与人世的空间上的远离来显示梅的高洁的品质,那么,八指头陀极写梅之冷,则是暗喻着梅花与百花的时间上的远离来显示梅的超越的神韵。
 
  严寒时节,一枝独放,百花开时,自动谢幕,坚守着自己的那份寂寞和清寒,厌弃喧嚣,不耐热闹,这就是梅花的冷的精神。陆放翁的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精神庶几相近。(待续)




 
 
编辑|妙莲
摄影|一叶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