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法音|《三宝歌广释》(1)
法音|《三宝歌广释》(2)
法音|《三宝歌广释》(3)
法音|《三宝歌广释》(4)
法音|《三宝歌广释》(5)
歌词释义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二)释法宝
01 提纲
先将这一段歌词来分析看清他的组织大意,然后再说他的内容含义及言外之义。全文十七句仍作几重看法,先将全文分作二大段,前十一句——二谛总持到焕乎其大明,是正明法宝功德,后六句——今乃知至信受勤奉行,是知德皈依。第二重于前十一句中又分二段,前六句就二转依果明法宝,次五句就性空唯识明法宝,后六句同前。第三重于前十一句分为四段,初三句就道谛以明佛的法身德,亦即大菩提果,次三句就灭谛以明佛的涅槃德,亦即真解脱果,再次二句明法宝宗要以出其体,最后三句明断证二德以彰其用。本可再进一重作更微细的分法,为求简明,故留待下面释义中随文说明。
02 释义
二谛总持
谛者审实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1)真谛者乃圣智所见真理上的实义,以离于虚妄故去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摇故云谛。又此真理于圣为实故云谛。
(2)俗谛者是凡夫所见俗事上之假名,以覆于真实故云俗,其事理亦决定而不动摇故云谛。又此事相于俗为实故云谛。佛法皆依此二谛而说,随处可见。唯各经论中所说的名不一,在《涅槃经》及《仁王般若经》中谓之世谛第一义谛。《金刚不坏假名论》中谓之真谛俗谛。《瑜伽》等论中谓之世俗谛、胜义谛。《南海寄归传》中谓之覆俗谛、胜义谛。或谓覆谛真谛。但以真俗之名最为通行。明二谛之理诸家亦各有异,《法华玄义》曰:
"夫二谛者,名出众经,而其理难晓,世间纷纭,由来硕诤。"
广弘明集中明二谛列举古来异说二十三家,《大乘义章》举四宗而辩二谛,《法华玄义》就藏通别圆四教而辩七种二谛,嘉祥于二谛章辩三种二谛,慈恩于义林章辩四种二谛。长短轻重则随其所对而重重不同也。《智度论》曰:
"佛法有二谛,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说有众生,为第一义谛故说众生无所有。"
此真俗二谛乃佛分别一切法的事理浅深之准绳也。故云"二谛总持"。此总持二字不作陀罗尼解,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谓一切佛法总皆依持二谛而建立,今以二谛来总摄一切佛法,谓之二谛总持。亦即一切教法总明二谛理,二谛理持摄一切教法之谓也。
三学增上
三学者戒学、定学、慧学也,这是依佛教理所修行法中的三大纲领,修学的人不可缺一的课程。第一戒学者,戒即恶止善作,能防制身口意所作的恶业,作诸善行。有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及菩萨大戒之分。
第二定学,定即禅定,能使静虑澄心,得大轻安快乐,有四禅八定及如来海印三昧等之分。
第三慧学,慧即智慧,能达观真理断除妄惑,对于诸法善能抉择,有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及有漏慧无漏慧之分。晋道安法师曰:
"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二者禅定,三者智慧,斯之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关要。戒乃断三恶之干将也,禅乃绝昏散之利器也,慧乃济药病之妙医也;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见《名义集》)
然广言之,一部大藏教典无非是说明此三学的注解,经藏总诠定学,律藏总诠戒学,论藏总诠慧学。依戒生定,依定发慧,依慧则断惑证真,这是修行所必须经过的次第和阶级。在修行位中依此修学名为有学。过此以上到了极果就名无学了。此三学都名增上学,增上乃殊胜之义,以超过一切外道法唯我佛中独有故。又此三能为生起法身果德之增上缘故。上句明二谛,此句明三学,佛一切教法皆依二谛之理、三学之行而得建立。总起来说,此二句在四谛中就是明"道谛",一切佛果法身皆由此道而能证得也。
恢恢法界身
此句正显由上教理行所证法身之果。恢恢者弘大也,法界身者即佛之真身也,简称曰法身,其释义在相宗谓法身有总法身与别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若以法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者合称。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法所显现,乃是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聚之所依故名法身。如《唯识论》曰:
"此大牟尼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
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佛地论》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身。"
性宗所谓即真如无为如来藏名法身,如《胜鬘经》曰:"世尊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
此同别相法身,《大乘义章》也有两种解释: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法身,此同别总二种法身。佛的法身充满周遍,广大无边,故云"恢恢法界身"。
编辑|慧容
摄影|一叶
责编|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