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公岩记》碑刻寻觅题记
西来识得武林峰,终此灵鹫护法门;
冷泉猿啸余音在,龙泓燕寂旧岩存。
咸和教传灯犹盛,仰瞻理公功德尊;
昔日摩崖山中隐,何人识踪破迷沦。
据史书记载:灵隐寺开山慧理祖师,印度西天竺人,东晋咸和(公元326年)初来杭州,见灵鹫峰,怪石林立,峰峻如削,古木参天,寿藤攀缘,惊叹道:"这不是天竺灵鹫山的小山岭吗?不知何时飞到这里来了?这座山岭,如来佛祖在时,多由仙灵所隐。"
慧理祖师识灵鹫峰从天竺飞来,以呼出黑白二猿为证。建灵鹫、灵隐、灵山、灵峰等五刹,今灵隐独存,为开山始祖。慧理祖师常晏坐灵鹫后岩,因号理公岩,又名晏寂岩。
理公岩是灵隐寺开山祖师慧理和尚晏寂之处,那么,《理公岩记》究竟写了什么,这是笔者热衷寻找《理公岩记》石刻碑文的缘由。
几次寻觅无果,只好再做功课,查阅资料。此事被多年前拍摄飞来峰石雕佛像的泶老师得知,他夸海口说,之前曾经拍摄过《理公岩记》石刻碑文照片,去过那里,这块石刻碑文十分精美。
笔者欣喜万分,同邀好友,立即出发,前往观之。飞来峰山石林立,古木参天,洞天别具。美景当前,却无心赏阅,直奔青林洞。
大伙儿一起来到青林洞口左侧洞穴,细细查看"济公掌印"手心正中"元周伯温摩崖入壁五步"十个楷书大字。这时泶君也犯迷糊了,竟然不知再往哪里走,"入壁五步"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是要"入壁"吗?
同行几人分头在周围寻找胡震、钱松咸丰三年(1853)题识刻石和《理公岩记》石刻碑文,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济公掌印"右下角石缝入口
许是机缘巧合,笔者在再次拍摄"济公掌印"手心正中题刻的照片后查看照片,发现"济公掌印"石壁右侧尽头有一石缝,刚好容一人猫腰通过。莫非此处为"入壁五步"之处?
几人先后底下身段,猫腰钻入石缝,匍匐前行,入内寻觅。石缝内渐渐开朗,遇转弯处,再往前寻,走到尽头是一断崖,居然什么也没有发现。
电脑处理"济公掌印"正中字迹更为清晰
一起返回,再琢磨"济公掌印"手心正中"元周伯温摩崖入壁五步"题刻。似乎看出胡震先生别有用意。题刻写于"济公掌印"正中,引起注目,更重要的一点是,从左至右书写,并不是什么书写的错误,而是有意引导后人寻找碑文。"入壁五步",只走五步。
众人再次猫腰钻入石缝步,步步抬头,仔细查看。刚到转弯处,身后泶君大声直呼:"崖壁上有字"。
众人一起回头,看到苔藓崖壁刻有8行隶书,共76字。每字大6厘米见方,字迹保存完整,整篇隶书隽秀端庄,清晰可辩。
题识石刻全文曰:元周伯温理公岩摩崖,经明郎仁宝剔除苔藓,显表留世人,又二百余年,复无知者。咸丰癸丑六月,皆胡鼻山访之不获。越七日重来,乃得遂。属鼻山题识岩下,俾后来者易采访。钱唐钱松叔盖记。最右侧刻有篆体"四明霞客刻□□□",字迹不清。
题识石刻文字大意是: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所书《理公岩记》碑刻,经明朝郎瑛清除苔藓,才又显现在世人面前,二百余年来,碑文无人知晓。咸丰癸丑(1853)六月,钱松偕同胡震来寻找此碑而未得见,过后七日重访,终于找到《理公岩记》石刻碑文。
照片左上角崖壁刻8行隶书76字
为钱松偕同胡震寻碑题识石刻
斜对面为《理公岩记》碑刻
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所书《理公岩记》碑刻,位于两块巨石的缝隙坐西面东的岩壁上方,岩石高丈许,岩上通光,碑为凿平石面后凿刻。碑文高1.9米,宽1.5米,碑文篆书13行,字径约13厘米,共计211字。
《理公岩记》碑刻局部
此碑观来,圆漓中有生稚,规整中见萧散,风格朴茂而飘逸由衷叹服。可惜身处罅隙,光线黯淡,不易正面细观。欣喜之中,顾不得苔藓弄脏衣裤,拍得几张照片,作为资料留存。
《理公岩记》碑刻所在之处极为隐蔽,古人为寻找此碑刻也花费不少精力。为使后人能容易找到,特在"济公掌印"手心题字指路。胡震、钱松咸丰三年(1853)题识刻石,寥寥不足百字的短文,足见前人保护文化遗迹之用心及与世人分享之仁心。而《理公岩记》碑刻究竟记载了什么?(待续)
往期回顾
●藏识 | 杭州飞来峰《理公岩记》石刻碑文探踪①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