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种法师——受持法师

编辑:两车 日期:2020-10-29

image001.png

  在古代佛门中,能以不同方式弘扬佛法的法师共有五种,称作五种法师。这五种法师分别是: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解说法师、书写法师等五种。

     《法华文句》解释五种法师曰:“法者轨则也,师者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弘之在人,是故五种弘经之人,皆得称为法师也。一、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谓于如来言教,以坚固深信受之,于己忆持不忘,是为受持法师。二、读经对文曰读。谓正心端坐,目睹经文,口宣句读,是为读经法师。三、诵经背文曰诵。谓习读既熟,不须对文,自然成诵,是为诵经法师。四、解说,谓圣教之义难解,若能分明解释,训授于人,是为解说法师。五、书写,谓于诸佛经典,若能书写广传,流通大法,是为书写法师。”

image002.jpg

受持法师

  受持法师,是指对于如来的言教经论能坚固深信领受于心,又能忆持而不忘的法师。受持法师首先要受持戒律。法师在领受佛所制定的戒法之后,就必须誓愿持守,不得有违。

image003.png

  其次,受持经典,即受学佛说的经典之后,发净信解,以恭敬心阅读,并时时讽诵、忆念。又信受佛之教法,称受持佛语。信受某部经典,如信受《法华经》,称受持法华。不论是持律还是受持佛教经论的法师,统称受持法师。

image004.png

  受持最主要在于修行实践。比如受持佛教经典,不仅要读诵经典,更主要的在于依照经典所说去行持。当一位法师如法读诵、受持某一部经典时,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获得无量功德。

image005.png

  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杭州招提寺有位僧琰法师,他初出家做沙弥时遇到一位相面的人。那个人告诉他说:“法师您的面相聪明又有智慧,但却显露出短命之相,不知为何?”僧琰听完相师的话,便向高僧大德请教如何能够延长寿命。大德告诉他:“佛陀有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

image006.png

  僧琰按照大德的吩咐,隐居深山受持、读诵《金刚经》。六年之后出山,见到了以前的相面人。相面人说:“法师以前修什么功德了,现在得到如此长寿之相!”僧琰便说:“以前你给我相面说面相短寿,我就隐居深山,专心持诵《金刚经》,别无他事。”相面人说:“真是不可思议!”僧琰因为持诵《金刚经》的功德,成为一代高僧,最后年过百岁,方才寿终。

image007.png

  学习并受持佛教经论有无量功德,如《金刚经》云:“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学佛者听闻《金刚经》,生深信仰,其福报胜于以恒河沙数的七宝作布施,更何况书写、受诗、读诵、为人解说的功德比听闻、信仰《金刚经》的功德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