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八 恭迎善慧菩萨傅大士圣诞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6-10 14:20

 义乌云黄山顶善慧傅大士舍利塔



  2019年6月10日(农历五月初八),恭迎善慧菩萨傅大士圣诞!(上图为义乌双林寺傅大士塑像)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与达摩祖师、志公禅师并称梁代三大士。



松山结庵修行
 
  南北朝时代,国家分裂,朝代更迭频繁,战乱频仍,政治失轨,从王族贵绅到庶民百姓,朝不保夕。加上天灾旱蝗频出,饥疫横行,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过着生死无常的恶梦般的生活。佛教从汉朝起逐渐传入中国,佛教离苦得乐出世解脱的教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乃至当时的皇帝也信奉佛教。

  傅大士的父亲叫傅宣慈,字广爱。母亲姓王。他16岁娶妻,名叫留妙光。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叫普建,一个叫普成(后均出家为法师。)

  傅大士年轻的时候,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鱼时,却又以竹笼盛之,沉人深水中,交且祝曰:"欲去者去,愿止者止。"因此人们讥笑他是愚人。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傅大士24岁的时候,一天他在稽亭塘边捕鱼,遇天竺异僧嵩头陀指点,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度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我当时的衣钵还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说道:"铁匠的住处一定堆满了钝铁,良医的门庭也必然聚满病人。现在我是以弘法度生为首务,怎么有功夫去想到彼岸的快乐呢!"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

  松山又叫云黄山,在今义乌佛堂镇东部,周围30里,画溪环山而过。

  傅大士便在松山顶上的双林树下偕妻结庵居住,白天或为人帮佣,或耕作,晚上修道。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大士见了说:"你不必盗取,把你篮笼拿来,让我给你采装。"于是小偷满载而归。



  一日大士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复见金色自天而下,集在大士身上,从此身出妙香,并闻舍中唱言:"成道之日,当代释迦坐道扬。"

  不久,僧尼道俗四众都来问询作礼。郡守王杰,怀疑大士为妖妄,捉来囚了数十天,不给他饮食也饿不死,只得放他回山。大士回来后,更加精进,远近来皈依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且还有天人,每日早上自空而降,随喜行道。

  大士曾对弟子们说:"我得了首楞严三昧。"又说:"我得了无漏智。"大家闻听后都说:"此三昧唯有十地菩萨才有。"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大士是十地菩萨示迹而来的。



  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后把田宅通卖掉,设斋会普供四众,并说偈道:

舍报现天心,倾资为善会;
愿度群生尽,俱翔三界外;
归投无上士,仰愚普令益。

  这一年正逢饥荒,大士设斋会之后,家无斗粮。大士劝妻子卖身为人帮佣,以供大众道粮。其妻妙光说:"愿一切众生,同得解脱。"于是同里傅重昌以钱五万买之为佣。大士得钱营设大会斋,并发愿说:"弟子善慧,稽首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今舍妻子,普为三界众生消灾集福,灭除罪垢,同证菩提。"后月余,重昌感大士德行,遣送妙光回山。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同里有傅昉者,亦罄产布施,卖妻得米送山供养,大士都转给修道的人。



行菩萨道利益众生
 
  傅大士经过十年的修道和弘法,以佛法真谛大乘教理,教化了很多信愿坚定的大乘弟子,一时人才济济。但双林寺地处偏僻,虽然"门徒肃肃,学侣诜诜",惟行化一方,法不广被。必须感动人皇和京城的贵族官员,才能将佛法慈悲智慧的教理普及开来。

  当时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是朝野对傅大士是很不理解的,认为他是一个"白衣",有的看他不起,也有妒恨他的。不过他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对大士的德行智慧所传正法信心坚定,他们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



  到了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遣弟子傅旺入都致书梁高祖武皇帝。原文是: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吾令百姓俱禀六斋。"

  梁武帝虽然笃信佛教,实则非为正信,好大喜功,狂妄自大,不敬真善知识(轻慢达摩祖师),贪图功德心,不正信佛法,难以真正利益百姓减少众生的痛苦。虽造了很多佛寺,但是真正利益百姓以佛教真理教化百姓教化人心向善的却做的很少,并不能领会佛法真谛,执着贪图外相功德。



  傅大士奏折通过简洁精要的文字示现佛法世出世间圆融无碍,断恶修善五戒能守是能得人身,中善是十善能得天人果报,上善是出离六道轮回成就圣位至无圣无凡的佛果位。也是儒家、道家、佛法的层次。佛法是最圆融无碍的宇宙真理,八万四千法门接引各个上中下各个根器之人,大士悲心无量,时刻想到如何弘扬佛法,接引利益众生。梁武帝作为一国之君,倘若能够被度化,正信佛法,遵循因果,行菩萨道,不但能挽救自己,对于利益百姓来尤其能够让百姓免受很多现世之苦,更多百姓正信佛教教理解除痛苦就是非常有利的,而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正是傅大士所讲的善三个层次中的下善和中善相对应。

  奏折打动梁武帝,诏大士进京,先叫侍者遍锁诸宫门。大士心通预告知道了,乃做了大木槌一双,既剥已,用木槌扣打一门,余门都开。大士直入宫殿,唱拜不拜。武帝问他:"师事从什么人?"大士道:"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

  一日,帝升殿讲经时,公卿大夫俱起座礼迎,唯大士端坐不动。大夫中丞问道:"大士何不站起来?"大士曰:"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大同五年,复入京都。武帝请大士讲金刚经,他升座挥案一拍便下座。帝见之惊愕不已。志公问帝:"陛下会吗?"帝曰:"不会"志公道:"大士讲经已毕。"(按此乃禅家提倡宗乘之机锋转语。因志公入灭十余年后士方见武帝)

  一日,大士顶冠、披衲、趿履。武帝看到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袖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趿履,仿此迹也。



  在得到梁武帝的同意和支持后,傅大士还乡建立双林寺进行弘法,解救东南一隅处在苦难中的百姓。百姓"大倾财宝,同修净福",乃于山根岭下,创造伽蓝。佛殿开光后,造了一座九层砖塔。并写经律千余卷。



  太清二年(548),发生侯景之乱。侯景专门从事烧杀掳掠,他遣军攻浙东,鼓励诸将"破栅平城,尽屠毋赦",江南赤地千里,白骨成堆。这一年,傅大士再次捐舍田园产业以设会。

  大士悲痛众生共业深重,施财不解决根本问题,悲心无量持不食上斋,接着准备圆寂,舍自身福报代众生减轻苦难,大士的弟子,个个悲号啼哭,愿以身代。他们共同发愿将欲"庄严佛刹,克己灰身,成就胜德"。大家都"伏愿师主","久留世间","接养孤穷","利安贫老"。并且前来挽留的人愈来愈多,有比丘法脱、法坚、普济,还有居士傅长、傅远等42人。这样,傅大士才答应暂留人间。



  太清三年(549),傅大士将所有资财都散给处在饥荒中的贫苦大众。并与弟子们辛苦劳作,拾橡果、煮野菜粥度荒,还要节约粮食救济贫困。乡里无牛耕作,傅大士便将耕牛送给老百姓使役,他和弟子们自己用人工代耕。

  这段期间大士不时拿出粮食、财帛举办法会,宣扬佛法。天嘉四年(563),他舍了50担米、30匹绢。天嘉五年(564)照样营斋,转颂法华经21遍。这一年,还在会稽铸宝王像10躯。自后五年,凡设六会如前。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

傅大士的奉献与影响
 
  傅大士因感经书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于是在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置以诸经,运转无碍,称为"轮藏"。傅大士所创转轮藏法门,影响整个佛教界,至今许多寺院尚有转轮藏之设施。后世凡是寺院造轮藏时,都会安置傅大士的像。

  嵩头陀入灭时,大士对大众说:"嵩头陀(达摩)已还兜率天宫等我,我决不能久住于世。"于是作《还源诗》十二章。并对子普建普成二法师(大士两个儿子)说:"我从第四天来(兜率天),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当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

  太建元年(五六九),示疾,大士入涅槃后,肉色不变,到第三天,举身还暖,形相端洁,转手柔软。终年73岁。太建五年(573),陈宣帝下沼南朝著名骈文学家徐陵为傅大士撰写碑文。傅大士最著名的偈语: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著《生、老、病、死四相偈》、《心王铭》、《还源诗十二首》等,他的主要佛学思想以及教化弟子的问答记录主要收入现存《傅大士录》中。《傅大士录》凡四卷,是唐代楼颖编录,又称《善慧大士语录》、《善慧大士录》、《大士录》。收于卍藏第120册。

  傅大士的一生,"计筹度人,对机立教",广植善根,弘扬正法,"贪嗔痴"三业俱清,"根尘识"一丝不挂,悲心无量舍人难舍,行人难行,为了救度众生,宁舍身命,化度众生不可计数。以佛法真谛自修度众,将修出世解脱和现实利益众生结合起来入世出世圆融无碍行化与乱世,慈悲智慧利益无量众生。


 
杭州重建慧因高丽寺轮藏殿设宋式转轮藏

  高僧大德无我大悲的言传身教,来源于真切体会到佛菩萨深恩和万源之苦后,从而发下报三宝恩、报国土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自觉觉他无私奉献的大愿心。

  我们学习大士精神,同心同德、同行同愿,发扬光大佛陀正法,遵纪守法,严持戒律,提高德行,实修修为,为利众爱国促进社会人心和谐,为国家安定,世界和平,为人类和一切生命都升华提高做努力。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