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经 妙戏法师略说《金光明经》

编辑:王华 日期:2019-07-21 11:39

 

  2019年7月20日上午,杭州佛学院妙戏法师应大众恳请于杭州灵隐寺直指堂略讲《金光明经》。

  各地善信居士赶赴道场,聆听妙法,增长智慧,欢喜奉行。





妙戏法师巴利文领诵祈请文

  今年年初以来,妙戏法师已在灵隐寺直指堂宣说《楞伽经》、《圆觉经》大义。法师问大众,听经闻法究竟是为什么?

  佛陀在《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欲入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修二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发愿、消业、觉悟、圆满,即为证入大圆觉的方法、步骤与次第。

  听经闻法,发成佛的大愿,才能具足信心与力量,克服重重困难,度尽层层劫波,具足缘法,福至心灵,觉悟实相,继而悟后起修,除尽习气与业障,达至圆满佛果。

  那么,我们坚持听经闻法之后,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行持菩萨道呢?妙戏法师邀请大众现场分享。三位居士踊跃发言。



听经居士分享体会
 

 

  《金光明经》翻译问世于1600多年前,稍晚于西域慧理大师在杭州开山建寺。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

全名为《金光明最胜王经》
梵文名 :Suvaraprabhāsottama-sūtra


  《金光明经》,又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并称佛教"护国三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在开阐如来秘密心髓、忏悔业障、积聚福德资粮以及弘扬佛法、护国利民等方面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

  法师开示:我们在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来临之际,讲弘此经,意义重大;诵读修学此经,殊胜非凡,可得四大天王保护,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


 


  《金光明经》由释迦世尊宣说于王舍城耆阇堀山(灵鹫山)。佛说此经的缘起是:信相菩萨祈问,十方诸佛劝请而宣说的一部经。经中《序品》开宗明义:"是《金光明》,诸经之王!若有闻者,则能思惟,无上微妙、甚深之义。"

  可见,《金光明经》地位崇高。"东土小释迦"天台智者大师于隋代讲述经题、经文,即《金光明玄义》《金光明文句》,成为"天台五小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亲制《金光明忏法》,流传至今。




  《金光明经》译本有五种
 
  (一)北凉玄始年间(412~427),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四卷十八品(简称谶本)。

  (二)梁承圣元年(552),真谛三藏再译七卷(或六卷),名《金光明帝王经》,是在谶本基础上补译《三身分别》、《业障灭》、《陀罗尼最净地》、《依空满愿》四品,而成二十二品。今不存。

  (三)北周武帝时(561~578),耶舍崛多再译成五卷,名《金光明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开元释教录》说也是谶本的增译本,主要是对《寿量品》增补其文,对《大辩品》增加了咒法,故称为"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今不存。

  (四)隋开皇十七年(597),大兴善寺沙门宝贵,综合各家译本,删同补缺,主要依据谶译本,合以真谛补译四品及耶舍崛多对《寿量》、《大辩》二品的增补文,同时从当时新传入中土的梵本中发现有《嘱累》、《银主陀罗尼》二品,更请阇那崛多译出,由此而成《合部金光明经》八巻二十四品(简称合本)。

  (五)武周长安三年(703)义净译出《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三十一品(简称净本)。这一译本,品目义理最为完备,译文华质得中,慈恩宗慧沼曾据以注疏宏扬。

  《金光明经》一、四、五译本,今存,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



  真谛三藏对经题的解释:"金光明"表三种三法,三身佛果、涅槃三德、三种佛性。

1.三身佛果
金体真实,喻法身;
光用能照,喻应身;
明能遍益,喻化身。

2.涅槃三德
"金"喻法身之"常乐我净"四德;
"光"喻般若之德
"明"喻解脱之德。

3.三种佛性
"金"体本有,喻道前正因之佛性;
"光"用始有,喻道内了因之佛性;
"明"是无暗,喻道后至果之缘因佛性。



  《金光明经》是大乘佛教中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对中国佛教,特别是隋唐以后的中国佛教影响很大。信奉大乘佛教的亚洲国家无不推崇《金光明最胜王经》。早在七世纪始,《金光明最胜王经》汉译本在日本流传。此经译有藏、维吾尔、回、日、蒙古、满文等多种文字,足以证明它的流传何等的广远。

  妙戏法师分别从经题、译者(译本)、经文要义等方面,为大众简要讲解,深入浅出地将《金光明经》精深奥义表达于通俗语言之中。



《金光明经》的佛寿无量思想

  本经重点宣说了关于"佛寿"和"法身法性之体"的大乘思想。经言蕴含着诸佛的甚深微妙法义,这是本经要旨,也是历代注家发挥本经玄义所在。

  "佛寿量"这个问题,在经中的〈如来寿量品第二〉由王舍城的信相菩萨提出:"菩萨独于静处作是思惟,以何因缘释迦牟尼如来寿命短促唯八十年?"之后,四方四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集会解说佛寿之无量。

 
"佛寿之无量"有四种譬喻
 
  1.海滴喻
  一切诸水若以滴计,可知其数,而佛陀之寿命不能数之。

  2.山斤喻
  诸须弥山以斤量之,可知其重量,而释尊之寿命不能量。

  3.地尘喻
  一切之大地可知其尘数,而释尊之寿命不能算之。

  4.虚空界喻
  虚空之分界尚可尽边,而释尊之寿命不能计之。

  "佛寿无量思想"在谶译四卷本中,以比喻的形式简略论说,仅说了佛寿无量的结论,后世注家由此引发对于佛之法报化三身及涅问题的讨论。


 
《金光明经》的忏悔思想及金光明忏法

  《金光明经》宣说的金光明忏悔法,是大乘佛法中重要的忏悔思想,以比喻的形式讲说法身之理及修法身之因,使得忏悔法成为修道门中的重要内容。这对天台宗忏法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所谓"忏悔",《文句》解释为去恶为善、改往修来等。

  金光明忏悔法以法性为本善恶因果为行,具"作法忏"、"取相忏"、"观无生忏"三类忏法。

  所谓"作法忏",即通过一定的仪轨作法来忏悔;"取相忏"是通过忏悔后所见到的好相来决定罪业是否忏净,如梦到诸佛菩萨摩顶等相;"观无生忏"又名无罪相忏悔,指安住于甚深法性之中,观罪性本空。



《金光明经》的天王护国思想

  依《金光明经》中〈四天王品〉、〈大辩天神品〉、〈功德天品〉、〈坚牢地神品〉、〈散脂鬼神品〉等五品所宣说,受持读诵宣讲本经,能够得到四大天王及诸天鬼神大将的卫护,灭除一切灾难和忧患,带来国安民乐。

  这一思想反映了大乘佛教对菩萨形象的扩展,把许多天龙鬼神王等,都视为不同修证层次的菩萨化身,是法身大士的权现护教。所谓外现诸天鬼王身,内密大乘菩萨行,这一思想成为后来大乘佛教的流行观点。

  佛教寺院大殿中所塑的十六天、二十天、或二十四天像等,其来源依据即是《金光明经》中所列的大梵天、帝释天、护世四天王、大天、功德天、散脂大将、坚牢地神等。

  佛教虽说性空,但重视缘起。虽说真空,但也说妙有,此乃以体起用。诵读此经,可获四天王之守护。此说是以心的感应为前提的,心正行正,国泰民安。



《金光明经》的菩萨行思想

  在本经所述的大乘菩萨行思想中,对于国家社会治理及人民安乐有着深切的现实关怀,因此,可视此经为佛教中的"内圣外王"之道。

  菩萨行的立足点是因地的凡夫菩萨愿行,具有一种重视当下现实行动的意味。

  在《金光明经》中,反映菩萨行最为突出的是〈除病品〉、〈流水长者子品〉和〈舍身品〉三个释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萨埵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妙戏法师细说佛本生故事,以表大乘佛法舍己利他的无畏精神。



  《金光明经》正宗分最后一品〈重显空性品第九〉述论了"空性"的持修,义理精深博大。缘起性空,是佛法的核心。

世尊真实语 安住于实法
由彼真实故 护持于此经
大悲为甲胄 安住于大慈
由彼慈悲力 护持于此经
福资粮圆满 生起智资粮
由资粮满故 护持于此经
降伏一切魔 破灭诸邪论
断除恶见故 护持于此经
护世并释梵 乃至阿苏罗
龙神药叉等 护持于此经
地上及虚空 久住于斯者
奉持佛教故 护持于此经
四梵住相应 四圣谛严饰
降伏四魔故 护持于此经
虚空成质碍 质碍成虚空
诸佛所护持 无能倾动者
——《金光明经·付嘱品》偈句


 


妙戏法师巴利文诵回向文

妙戏法师鼓励大众,
生生世世以自己的慧命
供养一切众生。

一心奉持修习《金光明经》,
一定能成就自己的金光明。

讲经法会,在巴利文回向声中圆满。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