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 | 开启慈悲心

编辑:王华 日期:2020-01-13 14:42

   佛陀涅槃之后,他的弟子都在人世间,一代一代的,"上求佛法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以佛法来帮助自己是智慧,以佛法来帮助他人是慈悲。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烦恼也就愈少。只有运用慈悲来修福报,运用智慧来修智慧,修福与修慧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才能获得真正的圆满。

  在大修行人的眼中,真正的慈悲是平等地关怀一切众生。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路人甲乙丙,甚至是敌人,都要随时准备给予对方帮助,要随时以一颗众生平等的心去与人相处,与这个世界融合。生命无论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滴水和尚十九岁时就在曹源寺出家,拜在仪山禅师门下。刚刚入寺修习时,他终日里被派去打杂,给寺中僧人们烧洗澡水,时间久了,他渐渐不满于师父的安排。

  有一次,师父洗澡嫌水太热,就让他去提一桶冷水过来调和一下。滴水和尚便去提了凉水过来,他先将一部分热水泼在了地上,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了地上,然后将水调凉了。

  师父严厉地斥责他说:"你怎么如此冒冒失失的!地上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泼下去,会烫死多少生命?而剩下的那些冷水,如果用来浇花育园,又能活多少草木?你若心无慈悲,出家又为了什么呢?"

  滴水和尚顿悟,他既明白了原来烧水做饭之中也可以悟到禅机,更清楚了慈悲心在修禅过程中的意义所在,自此,他以"滴水"为号,成为一代禅师。



  佛教强调要以慈悲心对待别人。智慧是约束自己、辅助自己修行的无形力量。佛教所讲的智慧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高智商或头脑聪明,而是无私地处理一切问题。佛法强调无我,因此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能将自我的立场或利益作为出发点去评判是非。同时,智慧并非缺乏人性的冷酷,而是以感情为基础,做到情理兼顾,才能消灭烦恼。



  慈悲与智慧像飞鸟的一双翅膀,两者相辅才能平衡。慈悲的行为要以智慧来判断。

  佛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抵达心净的征途,虽有风雨却仍有彩虹在云端绽放的美丽,虽有激流却仍有水花在阳光下飞溅的绚烂;虽有歧路,亦有坦途;虽有悲伤,亦有欢乐。心净则处处都有诸佛菩萨的无量功德。
 
  一念觉,众生是佛。众生皆有佛缘,开启慈悲心,发掘智慧心,立地成佛,不畏遮眼浮云,生命的微笑将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