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 六祖惠能大师《真假动静偈》探微——真假之辨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7-20 16:07

640-2.jpeg


《真假动静偈》

惠能大师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摘自《六祖坛经》


640-1.jpeg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 ,六祖惠能大师知晓很快自己就要圆寂而去,他把弟子们召集起来,给他们念诵了一首“真假动静偈”,并告诫弟子们,如果按照此偈修学,就不会迷失宗门的宗旨。


  在这首 《真假动静偈》中,惠能大师认为:


  真与假,是相对的;

  动与静,是相对的;

  有情与无情,也是相对的。


  凡夫往往执著于表相上,

  内心不定,随外境外物而转。

  唯有真正体解了佛法的人,

  才会明白,

  一切唯心造的真理。


  惠能大师告诫弟子,修行要努力精进,切莫执著我见和法见。如果遇到那些修行与佛法不相契合的人,也不要发生争执,而是合掌道别,落个各自欢喜。


  禅宗一门,本来就是清净无碍的,一且发生争议,就失去了其道法真意。如果执著于争议,心性就会落入生死的两端。


640-4.jpeg


《真假动静偈》探微


一句一句  深入幽微

真假之辩  彻见源底

明心见性  当下成就


  偈语为四句一首。且看第一、第二首偈语之妙义——真假之辩。

  真假之辩


  《真假动静偈》

  第一偈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一切都没有真,我们所见闻觉知的这个世界,都不是真实的,它只是一个幻化。佛教不说它没有,是说它幻有,说它假有。不要把你所见的,这个见不只是看到的意思,它指的是见闻觉知听到的现象界。你不要把现象当成真实的。


  你要是认为这些是真的,在现象上用功夫,你不会有什么成果。修行,在现象上用功是不行的,要从心性上去体悟。这个外在的生灭世界,你无论怎么运作,你做不出个什么东西的。因为,它是生灭的幻有。


  就像梦里,你无论在梦里构建一个什么城堡,构建一个什么殿堂,都不能成就道业的。你要了知这一切都是幻化的。


  是从哪里幻化的呢?你顺着幻化的境相顺藤摸瓜,去参去悟,抱着一句语言或者盯住一个显现点去起修,深深地进入,就能够体悟到究竟的空性状态。


  空性就在这种假相中,不要认为假相没了它才有空性。不,空性就融摄在这种假相之中。


  你对任何一个假相,你使劲地去顺藤摸瓜,你摸到它的根,它的根就是空生万有。所以说,你如果仅仅停留在末端,而不是顺藤摸那个瓜,仅仅停留在这个现象上,你见到的都是假相。


  如果我们用假相来衡量、验证假相,就会更执著假相实有,轮回就更坚固。


  真是真理的意思,也指我们的证量,也指我们的空性究竟了义,包含着多重涵义。我们大家知道,单纯在现象上用功夫,不能够成就道业。



  【一切无有真】

  一切无有真,全都别当真,

  跳出三界外,方明离幻身。


  此句偈语,说一切无有真,要把一切现象即各种相,都看成是幻化的,不实的,空性的,无所有的,乃至是妙有的。智慧来自出离心,看破红尘,可以修炼出世间真理。


  直接说假有,或是幻有,一般人难以理解。佛教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即:“相由心生”。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也就是说,一切森罗万象都是心灵投影。我们的起心动念,创造了一切。故知,一切问题都根源于“我”。甚至,连同这个“我”之意识心,也是假的,不真实的。故三法印说“观心无常”。就是说意识心迁流变化,如瀑水一样,不停地变动着。生老病死,生灭变异,成住坏空,迁流不息。


  修行秘诀就是:对心外之物,千万不能当真。但是,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事业和修行、使命,都必须认真。偈曰:


  外不当真内有真,外一当真内失真。

  明了修行内外心,还可俱超假与真。


  【不以见于真】

  不以见于真,真在心内存。

  往外寻真苦,何能达本尊?


  通过真假之辩,建立正知正见,是本偈语的宗旨。


  往外寻找,想亲见那个真,但有求皆苦,确实没有真可见。虽然不能见真,确实可以修真证真,即修炼身心。


  真,作为真如,真理,一真法界的总归属,确实诱惑人。追求真理,就是菩提心内涵之一,即上求佛道。


  本偈语重点在于得证真如的方向,是外见?还是内存?答案非常明确:外见真只是妄想而已。真在内,即在自性中。调整参禅悟道的方向,是真修实证之成败在此一举的关键点。


  历事炼心,就是增长修真的功夫。证真,则是修炼完成状态。证真之后,仍需如实行持,落实初行菩萨道时的誓言。


  真心本具,姑不许外见。明白此理,就容易证悟此心光明了。

  放下能见和所见,内存真性自圆满;

  内观之法是方向,反求诸己最安全。

  ……


  【若见于真者】

  若见于真者,是迷妄想人;

  开明正法眼,心内彼彼真。

  ……


  谁如果不服,偏说见真了,那么就要忏悔己过了。外求有过,是心灵迷失之因矣!


  敢于否定一切着相之见,以为真,这有个什么东西,有个什么形象可观、可见、可得,那都是邪迷心而已。


  一切法无自性,自性无所有,一切性,也都是无自性性。没有人与我之对待,也没有人与事之对待,也没有人与物之对待,也没有心与境之对待,更没有人与法之对待,等等心中狐疑谜团,通通净化干净,就是不见。无须见与不见,才是真如之见,才是真实之见,才是真相之见,才是涅槃之见,才是菩提之见,才是般若之见,才是真心真性之见,才是一真法界之见。


  【是见尽非真】

  是见尽非真,非真亦是真。

  既然拟求真,要信不求真。


  一切诸法,因缘所生,其性本空,无有真实,故见诸相,不以为真;若见相着相,此见不能悟自心真相,故不能见自性。说来简单,关键要证悟。


  是见尽非真,这句圣言量;

  用来勤修炼,翻转放佛光。


  成就自己法身慧命者,不会想见没见真,或内见,或外见,都不需要。只管发光发热,服务众生和人民,让需要光明者从自己心性中取走无穷无尽之光明,才是佛菩萨的道行与功德。




  真假之辩


  《真假动静偈》

  第二偈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如果我们当作真实的来看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自心真正认识到那个真,就是我们的妙明实性。


  你若了知了实相的时候,你再看这些生灭的现象,就明了那是幻化不实、刹那生灭的假相了。


  我们大多数都卡在现象上,不了知实相。而实相和现象是什么关系呢?就如手心和手背。


  我们在谈到实相的时候,从来不否定假相的存在,但它的存在是一个假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我们称为业力幻化的世界,诸佛是他的智慧所显现的妙明世界。因此,同样的状态下,在佛称作是真空妙有,而我们就称作真空假有,或者称为真空业有。


  真空和业有,这两者是不互相排斥的,就像《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如果众生不知道有个真的东西,不知道有个空性的本质,而只存在于假相,就卡在轮回中了。


  凡夫和外道的状态。

  凡夫认为假相是真的,抱着假相不放,执迷于假相,在假相中生存,这是凡夫。外道是什么呢?外道就是抱着没有,什么都没有,顽空。


  执著于顽空,认为什么都没有,人死如灯灭,灭了什么都没有之类的,这都是顽空,断灭见。


  这两种状态都是不对的。真正的佛法的内涵如何表述呢?


  真空中它显现万有,

  而万有的本质是真空。


  我们对待这两者要圆融,不可否定任何一个,不可以卡在任何一个。我们所说的真空的状态,此时此刻那种真空仍然存在于我们的心性中,从我们的心性也能看到它的迹象,只是有时候不大关注。


  比如说,无常就是空性的粗相,万事都是无常的。就像这张桌子,一万年后可能就没有了。因此,它目前短暂的有就称为假有,这只是从现象的粗相来说。更细微的相是,这个状态只是我们的感觉所产生的,这个房间只是我们的感觉所产生的,色受想行识的感觉所形成的。


  就像我们睡觉在梦里,梦里那个境界也是色受想行识感觉所产生的,并非是实有。在梦里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做个好梦,但你一定要知道有个醒的状态。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两者都不具有冲突和排斥。不要一说空的,就什么也不干了,咱什么也不干了,反正是空,那叫顽空,那是不对的。


  历代祖师证悟之后怎么修行呢?还是这样,该吃的吃,该喝的喝,饥来吃饭,困来眠。该忙活什么忙活什么,但是他的心已经不再卡在这里了,不再被假相所苦了。以假有作为究竟,以妙有观照真实,遵循大众的价值观,和谐自他关系,他就超越了。


  当我们证悟之后,福报因缘具足,实报庄严的境界就开始显现了。对于未证悟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对他是个惩罚,活着就是痛苦,谁活着,谁就难受;对于证悟的人来说,生命对他就是恩赐,他活一天就享用一天,享用安乐的庄严报土。


  看待这个世界,人的思想是千差万别的。因证量不同,福报差异,同处于一个世间,但是,觉受是相差非常大的。


  【若能自有真】


  若能自有真,即是正报身。

  华藏庄严土,自受用常新。


  因为自有真是真实不虚的,如能承认这一点,就是生命自信饱满,信满成佛当下完成。那么,现在你能理解这句圣言量,就得到六祖慧能大师的禅道加持和大般若智慧灌顶了。


  啥时候与这句圣言量相适应,相即,相和,互相契入,那就是真如之见。正知正见生起,邪见三毒消除,魔变成佛,也就当下完成了。这即顿教之功。不二法门,原来如此,不须分辨,才是真情。怕你不会,故要参透得此关。


  【离假即心真】


  离假即心真,心真假亦真;

  真假自心主,随缘即顺心。

  ……


  离假是第一关。离开意识心,离开立即新。


  断、舍、离。如果你不承认是假的,就会纠缠不清,就会执着不放,但是死了还是要离假。真实一直陪伴,是一种福报。但是,你当真了,它就假,因爱成仇了。你以为真的悟真了,又是一种执着。


  不明道理,所以执着道理,自然去和别人去讲理,是不是有点愚痴呢?故知,一切皆假,骗你玩的,家里家外,都一样是假的,都是冤亲债主,离都离不开,你反而去互相绑架,互相折磨,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其实是控制对方自由,消磨对方幸福的恶行。表演负能量,你演的很像,还是安慰自己说:不知者无罪;但是,最终求不得苦,或爱别离苦,乃至物极必反,后悔莫及。


  离假即心真,心真即佛成。

  真假随缘转,人生做主人!


  【自心不离假】

  自心不离假,后果实可怕;

  贪嗔痴慢疑,邪见三途下。


  不能离假,就是贪。贪心重,拿贪心当真心,心想事成,下堕饿鬼道。


  不能离假,就是嗔,恨铁不成钢,跟六亲眷属过不去,溺爱放纵,两个方向都不得活,都是伤害满满。整天活在批评、指责、抱怨当中,疼苦不堪,不能自拔。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必然下堕地狱道。.


  不能离假,就会不受五戒,杀盗淫妄酒,坑蒙拐骗偷,怨恨恼怒烦,吃喝嫖赌抽,干尽恶事,名利愚痴,下堕畜牲道。


  一切别当真,但要恭敬真。

  不犯诸威仪,守戒保人身。


  【无真何处真】

  无真何处真,何处不是真。

  活在真如里,妄想就失真。


  知假相、离妄执,即能悟心真。此心亦不可执,因无心可得,只是假名为真心、佛性、真如等;自迷不悟,心染诸相,何处去求真。


  一句圣言量,是一乘圆教。

  如来禅法妙,真假皆实效。


  转变自己的观念,一切即大翻身。祖师鼓励你超佛越祖,鼓励你见过于师,方堪传法。否则,见与师齐,减师半德。故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是更伟大、更圆满的尊师重道。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如何转真假,关键在利人。

  ……


  展开无限,无可穷尽,各自解悟,妙幽真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