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 | 如何修习禅定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8-04 09:41

640.jpeg


  禅定的意思是心无二念,开始练习时需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我们的心念由散乱状态而至集中状态,再由集中状态而至统一状态。到了统一的状态,便称为定,但是统一状态也有不同的层次:由身心的统一,至内心与外境的统一,再进一步,便是前念与后念的统一。要想达到前念与后念的统一,必须经过前念与后念的连续如项链,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样的念头,然后才能把前后念的间隔消化,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时即是止于一念,名之为定。到了连此一念也不存之时,便是即定即慧。


  初修禅定之时,可有许多方法,举凡礼拜、诵经、念佛、持咒、梵呗、经行等,都为达到安心、静心和净心的目的,从而因修行而使身心安顿,都是定的功效。以上所举各项,都是佛经中处处可以见到的修定方法,安全可靠而不会产生副作用及后遗症。不过这些均属于散心修定。


  如果遇到对禅定已有经验,并对佛法有正知正见的老师,就向他们学习专心修定的方法。那是指的禅观法,或被称为止观方法,禅宗则称为参禅的方法。


  禅观的方法,不离三个原则,那就是:调身的姿势,调息的呼吸,调心的专注。以放松身体的肌肉,也放松头脑的神经为基本的要求。正确的姿势,包括行、坐、立、卧四种,以轻松端正为原则。正确的呼吸,以自然的速度为原则。正确的专注,则以只顾方法不问得失为原则。如果企图心强,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会为你带来魔境的困扰。


  学修禅定,必须要有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的心理准备,才会安全。所谓斩佛斩魔的意思是说,不论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现,都把它当作幻景及幻觉处理。否则若遇恶境易生退心,甚至毁谤三宝,认为修行不得好报。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称得大神通,证了圣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怜了!


  如何修好禅定,这是摆在修行者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因为没有禅定,一切佛法的实际证得就无从谈起。戒、定、慧三学,在佛法修行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定学处在第二位,说明定力对于修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极为关键的,它是开启智慧宝藏的金钥匙。是通向涅槃彼岸的舟船。


  禅定修不好,内心散乱不清净,烦恼不能降伏,观行思维佛法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不能实证佛法。


  佛陀在《坐禅三昧法门经》中教导弟子们说,内心散乱不能现起禅定的原因,是因为有贪嗔痴烦恼的遮障,内心里有很多人和事物的系念牵挂,心很难静止下来。佛教导我们,在修禅定之前要用智慧除去各种觉观,除去散乱思维,用智慧去观照这些烦恼,然后生起禅定,继而降伏烦恼、断除烦恼。


  现在学佛人普遍的现象是修定的条件和福德都不足,因此定力很难修出来。从表面上看,很多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但是能用于出世间法佛法上的福德却很不足。禅定修不好,内心不空净的人,要经常检查和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心里面是否装满了欲界中的财、色、名、食、睡,是否贪着于欲界的诸般法和人事物理,是否对这些欲界法有着很深的执著,这些贪着都是阻碍修定的病根,导致禅定很难修出来。找到了这个病根,就要想办法除去,不断的思维分析观察这些法的虚幻性和不实性,以减轻执著性。


  如果一个人喜欢美食,喜欢舒适,喜欢享受,喜欢赞美,对欲界人间法什么都贪着,都很在意,对人间的一切事情都惦念都注重,禅定是不可能修出来的。对人生追求得越多、对人生越有希望和兴趣,越不容易有禅定,因为有物堵心,心的负累就重,不能空静,不能得到轻安。如果我们对人世间的各种贪爱及憎嫉怨恨等等,能够降伏一些,禅定就能很快出现。


  如果我们念念贪着于五阴世间,攀缘很重,不会有禅定的生起。生起厌离五阴世间之心,没有欲求,欲界定才能出现;厌离欲界天人五阴生活环境,色界定才能出现。如果我们对世间一切总有希求,心总是要趣境,就很难容纳更殊胜更胜妙的东西。


  把心里的贪念和执念都降伏和减轻之后,再来修定就很容易了。定,一般可分为打坐的静中定和行走坐卧中的动中定,这两种定都很重要,它们各有优势,能互相补充,互相滋养,相得益彰。其中以静中定尤为重要,静中定修好了,身心都能轻松自在,烦恼降伏的也很快,这样在行走坐卧中修动中定时才能得力。尤其观行佛法更得力,更细致入微,能获得更深妙的智慧。


640-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