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月10日,农历腊月廿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华严菩萨之名,载于《维摩诘所说经》、《佛说佛名经》、《贤劫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等经典中。要理解这位菩萨的殊胜功德,还要从他得名的《华严经》说起。

《华严经》,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修万行如同杂华,庄严一乘佛果功德,所谓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德,即名华严。
《华严经》以根本佛乘为宗,以毗卢遮那智慧果德普示众生,介绍了释尊及十方诸佛亲证的不思议解脱境界——尽虚空,遍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同时,还讲述了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五十一个阶位的修行方法——于初发心,便成正觉,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故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
华严菩萨的名号,也就由此而来。僧肇法师在注解《维摩诘所说经》时,曾记录了鸠摩罗什三藏对华严菩萨的解释:以三昧力现众华,遍满虚空大庄严也。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位是唐代清凉国师,一位是元朝正顺大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
清凉国师法名澄观,字大休,会稽人,俗姓夏侯氏,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身长九尺四寸,两手过膝,有四十颗牙齿,夜间眼中放光。
建中四年(783)时,澄观大师写作《华严疏钞》,注解《华严经》。动笔前,他先求华严海会菩萨加被,帮助他完成使命。当夜梦见一巨山岳,万丈金霞,光逾皎白,连大接地,才知此是光明遍照之意。此后写作《华严疏钞》,澄观大师振笔疾书,不加思索,四年即告完成。
这天后夜,澄观梦自己变成一条金龙,又化成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龙,飞到其他世界各处,这种境界便是《华严疏钞》流通的征兆。时至今日,长达一百二十卷的《华严疏钞》仍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华严经》最完整、最详细的注疏。

澄观大师一生宣讲《华严经》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身历九朝,先后为七代皇帝(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讲经,累封为国师,被尊为贤首宗(华严宗)第四代祖师。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三月六日,澄观大师预知时至,召集弟子海岸等人,咐嘱后便跏趺而寂,世寿一百零二僧腊八十三。文宗以师为先帝所崇仰,特罢朝三日,重臣缟素,举国哀悼。
大师圆寂之后,印度有位证得罗汉果的僧人,来震旦(中国)弘扬佛法,续佛慧命,路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地方,忽见有两个童子凌空而过。这位僧人用神通制住二童子前进,乃问他们前往哪处,所为何事。二童答:“我们到震旦请华严菩萨的牙齿,拟在印度文殊堂供养。”僧人又问:“何人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二童答:“澄观国师。”言毕,二童凌空而去。
这位罗汉来到长安,将此事奏明皇帝,准许开龛验查,果然发现门牙少了二颗。由此大家才知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乘愿而来教化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