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忍辱、乐观与慈悲——学习弥勒菩萨三种精神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4-14 09:54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走进杭州灵隐寺天王殿,迎面就是这位大肚弥勒菩萨,敞着胸怀,坐在那儿向着你笑。他笑得是那么慈祥自在,人们一见到这位菩萨就会被他那坦荡的笑容所感染,而忘却自身的各种烦恼。

今日农历三月初三,恭逢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坐化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学习弥勒菩萨的三种精神,争取也能成为像他一样人人见到都能生欢喜心的菩萨!


01

学习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


“能忍最胜寂灭法”,忍辱是六度之一,更是消除“三毒”的殊胜法门。唯有忍辱,才能化解矛盾;唯有忍辱,才能息灭妄念;唯有忍辱,才能促进团结。当年佛陀曾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却仍发愿在成佛后第一个度化歌利王;佛陀还多次忍受其堂弟提婆达多对自己的加害与污蔑,毫无嗔恨之心,最终度化于他,堪称忍辱仙人。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弥勒菩萨曾作如是偈,他同样是忍辱精神的践行者。在佛教典籍中,多次提到弥勒菩萨外出行脚、化缘,也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嘲讽与谩骂。他曾作《忍辱偈》: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首偈子,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了弥勒菩萨的忍辱情怀。有人骂他,他也笑着说“好”;有人打他,他也不反抗,自行睡倒;有人朝他吐唾沫,他也不去管它,任它自干。“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即是说,忍辱波罗蜜是成就道业、圆成佛果的“法宝”,我们要践行忍辱的精神。


弥勒菩萨还作了一首偈子: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这首偈子,实际上就是劝导世人,要“宽却肚皮常忍辱”,不用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要以忍辱的心来应对身边的人与事,若能这样,“纵遇冤家也共和”。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重。在俗世的生活中,我们若能以忍辱接人待物,一定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亦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助力我们的修行与生活。


02

学习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感染着后世众生。据史料记载,弥勒菩萨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生活艰辛,还经常会招来世人的呵斥与白眼,但弥勒菩萨一直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世间,并给人们带去欢乐与笑语。弥勒菩萨曾作《布袋偈》: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作为一位出家人,他以天为盖、以地为席,四海为家,无牵无挂,只随身携带一只化缘用的布袋,“行也布袋,坐也布袋”之说。又因他胸怀宽广,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安贫乐道,才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自在之境。这首偈子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自信乐观,心宽体胖,才能熄灭心中的妄想与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得到后世的认可与推崇,不少寺院的庙宇殿堂前,都写有相关的楹联。如四川省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楹联曰:“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这幅楹联,很直观地体现出弥勒菩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乐观豁达情怀。浙江宁波天童寺联曰:“大肚能涵,断却许多烦恼碍;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这幅楹联,即是在告诫后世,要以宽容心了却烦恼,要以欢喜心,广结善缘。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的楹联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这幅楹联即是在告诫世人,凡事莫强求,不要放在心上,要学会豁达开朗,淡泊名利,广结善缘,快乐与幸福自然如影相随。

杭州灵隐寺弥勒坐像前也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

佛阐发无边,

看我呢袒腹露胸,终归一笑;

峰飞来何处,

愿人们下心低首,普度众生。


这幅楹联的意思是说:要做到皆大欢喜,“下心低首”,笑口常开才能自度度人。


03

学习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为“悲”。慈悲众生是诸佛菩萨共同的行愿。《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云:“互相恼害近刀兵劫,深着五欲嫉妒谄曲,佞浊邪伪无怜愍心……以大悲心能于苦恼众生之中说诚实语,示我当来度脱汝等。如是之师甚为难遇,深心怜愍恶世众生,救拔苦恼令得安隐。”唯有心怀慈悲,才能更好地教化众生,止恶扬善。悲悯众生,礼乐有情,弥勒菩萨亦是慈悲精神的力行者,乃至因他多修慈心、多入慈定,还以慈氏为姓。

据佛经记载,佛陀曾预言在“未来佛”——弥勒菩萨掌管的世界里,国土无比清净,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与《弥勒菩萨本愿经》中记载的弥勒菩萨所发下的三大誓愿息息相关:“使我作佛时,令我国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由此可以看出,弥勒菩萨与释迦世尊的悲心愿力,是对娑婆世界众生的特别护持和摄受。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弥勒菩萨随顺众生,就是希望能令众生生起欢喜心,“众生欢喜佛欢喜”。又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中讲到,弥勒菩萨未来掌管的兜率天宫和人间净土都是国土庄严、众生安乐,且生到弥勒净土的人,不仅不再受轮回之苦,还可以仰仗弥勒菩萨的法力度化更多的人,远离苦海,悉得安乐。这些,也正是弥勒菩萨的慈心悲愿使然。

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众生的宽容上。他曾作偈: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即是在告诫众生,凡事不必较真儿、苛求,要学会宽容他人,宽以待人,宽人宽己。他还作有一偈: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在这里,这个布袋就好比是我们宽容的品德,只要能学会宽容,就会无挂碍,就能得自在。


纵观弥勒菩萨的上述三种精神,无不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积极的意义。学会忍辱,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乐观,才能转烦恼为菩提;学会慈悲,才能广结善缘、利人利己。

顶礼弥勒菩萨!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