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用报所生恩 示我孝恋情——母亲节学习佛陀如何报母恩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5-10 08:51

 2021/5/9 

感恩 · 母亲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犍陀罗一世纪片岩浮雕摩耶夫人诞生太子像


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已经成为一个公众必过的节日。每当母亲节这一天,人们借着节日的契机,感念母亲的养育恩情,颂扬母爱的无私伟大,并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所倡导的精神。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也教导我们,众生须知世间有恩於我们的,共有四种:一是父母恩,二是众生恩,三是国土恩,四是佛、法、僧三宝恩。父母恩便是其中之一。经中还详细列举了母亲具有的十种德行:


  • 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

  • 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

  • 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

  • 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

  • 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

  • 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

  • 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

  • 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

  • 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

  • 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


很多人认为佛陀辞亲割爱的出家之举便是对父母恩情的辜负,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在佛教经典中,在佛陀传记中,不乏佛陀报答母亲摩耶夫人恩情的记载……

摩耶夫人携太子归城浮雕


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母亲摩耶夫人便离开了世间,随即上生至忉利天。而在佛陀的抚养过程中,担负起重要任务的是另一位伟大女性——摩耶夫人的妹妹婆阇波提夫人。


但是在佛陀的传记资料中,此后的摩耶夫人依旧出现了好多次,例如悉达多太子出家初期,修持极为精进艰苦,身心疲乏衰弱得无法支持而倒下之时,摩耶夫人从天上下降,探望慰问;当太子成佛后,一心想要报答母恩,终于在成佛后第七年的结夏安居时,决定前往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善尽度化母亲的孝道。


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及诸天说法三个月,让母亲及大众领受佛法真谛,获得解脱。其中就有佛弟子们都很熟悉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三个月后,天众以金、银、琉璃砌成三道宝梯,欢送佛陀返回人间。


弟子们见到佛陀回来,都很高兴并赞叹:“佛陀能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真是世间大孝,甚为希有!”佛陀说道:“我并不只是今生感念母亲,累生累世中也是如此不断地回报亲恩,解除母亲的苦难。”

佛陀自忉利天返人间图


佛陀说:“很久以前,在雪山旁有一只猕猴王,统领五百只猕猴。当时有一猎人张网要围捕它们,逃难途中,有一老猕猴,背着小猕猴不小心跌了一跤,摔进深坑里。跌进坑里的正是猕猴王的母亲。”


“于是,猴王呼叫众猕猴们一起帮忙,救出母亲!这时猕猴们以接龙的方式,每一只捉住前一只的尾巴直达坑底,挽着猴王将母亲出离深坑。当时的猴王就是我,一如现在的我,救拔母亲脱离三恶道的苦难。”


佛陀借此因缘,告诉在座的比丘说:“救度父母亲出离苦难,有大功德!我因为过去救度母亲脱离苦难,所以能世世感得无苦无难,很快地成就佛果。所以各位比丘啊!大家应当孝顺供养父母。”

佛陀涅槃图


《摩诃摩耶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现出五种衰变之相:一者,头上所戴花冠枯萎;二者,腋下出汗;三者,头顶上的光明熄灭;四者,目光不定,两眼数数眨动;五者,不乐本座,开始坐立难安。


无独有偶的,当晚摩耶夫人又一连作了五个恶梦:一梦须弥山崩塌、四大海水枯竭;二梦诸多罗刹,手执利刀,四处奔走,挑起众生眼珠;三梦见诸天失去宝冠,身形黯淡无有光明;四梦如意珠之宝幢倾倒,如意珠掉落深渊;五梦见狮子啮咬摩耶夫人,举身疼痛犹如刀割。


于恶梦中惊醒的摩耶夫人,知道此梦令人身心忧恼怖畏,想必是我子释迦如来般涅槃之兆。此时,阿那律尊者见佛陀棺殡之事业已办妥,即以神足上升忉利天,以偈告知摩耶夫人佛陀圆寂的消息。


摩耶夫人听闻后闷绝倒地,良久方才苏醒,随即与天众从忉利天,下降人间。摩耶夫人走至佛陀的棺椁前,顶礼如来,悲泣说道:“往昔无量劫以来,世尊与我常为母子未曾舍离,如今世尊灭度,将永无相见之期。呜呼!苦哉!众生福德已尽,日后谁能为作开导呢?”语毕,伤心地以种种天花布散于金棺之上。在旁的四众弟子同感悲凄,泪如雨下。

释迦金棺出现图


此时,佛陀以神力令层层棺盖自动开启,从金棺中合掌而起,其势如同狮王初出洞窟,奋迅有神,举身毛孔一一放出千束光芒,一一光明,皆有一千化佛,各个合掌朝向摩耶夫人。

佛陀以柔软梵音向佛母合掌问讯,说道:“委屈慈母远从忉利天,下降阎浮提世间。诸行无常,有聚必有离,诸法如此,但愿母亲莫再悲泣。”佛陀时为摩耶夫人而说偈曰:


一切福田中,佛福田为最;

一切诸女中,玉女宝为最。

今我所生母,超胜无伦比,

能生于三世,佛法僧之宝。

故我从棺起,合掌欢喜叹,

用报所生恩,示我孝恋情。

诸佛虽灭度,法僧宝常住,

愿母莫忧愁,谛观无上行。


阿难尊者见佛陀从棺中而起,又听闻世尊为摩耶夫人说偈开导,不禁泪流呜咽,仍强自抑忍悲伤向佛陀请示:“世尊!后世众生必当问我,如来即将灭度时,最后有何言说?我当如何回答呢?”


佛告阿难:“你应当回答:‘世尊已经般涅槃,因为摩耶夫人下降阎浮提,来到佛陀涅槃处,如来为了教化后世不孝众生,而出金棺,向慈母摩耶夫人合掌问讯并为说法,因此,此经名为《佛临涅槃母子相见经》,大众当如是受持。’”


佛陀最后更为母亲说偈辞别:


我生分已尽,梵行久已立,

所作皆已办,不受于后有。

愿母自安慰,不须苦忧恼。

一切行无常,住是生灭法,

生灭既灭已,寂灭为最乐。


语毕,棺木随即阖起,此时三千世界大地悉皆震动。


蓝毘尼园太子降诞像


佛弟子如何报父母恩


无论是佛陀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还是佛涅槃后金棺出现安慰母亲,都证明佛教非常重视孝道伦理,对于合乎情法的世间人伦也并未否定和排斥。


在家人对父母的孝养以物质为重,并且只限于一世寿命的生活奉养;而佛弟子应以慧命为重,慧命才是永恒的解脱。佛陀这种报答母恩的方式,又岂是物质的孝养所能比拟的呢?


佛陀是为了众生而修行成佛的,我们既然想回报父母的恩德,就必须要有佛陀的精神——为众生而修行。修行必须先律己,然后才能律人;“律”就是戒律,也就是说,修行的人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无论是开口动舌、举手投足,都要非常谨慎。如果我们的生活不能自我规范,行动举止不能自我控制,又将如何去影响他人呢?


所以尽出世之孝,一定要身体力行,以平时的修行和平日的付出来回报一切众生,如此也是报恩于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