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月初六 鉴真大师圆寂日——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6-15 09:49


2021年6月15日,农历五月初六

鉴真大师圆寂纪念日

一千三百多年前,有一位高僧在花甲之年东渡日本弘法,历经十一年,五次失败,期间颠沛流离、双目失明,36名弟子客死异乡,200多名弟子背他而去。然而他不改其志,六次东渡,终获成功,广弘佛法于日本,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鉴真大师。


出家前后


鉴真大师(688—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到家乡的大云寺拜佛,他当时就对父亲说自己要出家,父亲为此而惊喜,立即表示同意。于是鉴真大师便在十四岁时,从智满禅师出家。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大师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颇多建树。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我国的唐代,高僧辈出、寺院林立、佛学昌盛、信徒众多,“从国外引进”的佛教,经五六百年后已深深植根于华夏大地,并形成繁花怒放、硕果耀人的鼎盛局面。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代的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佛学的中心。


同一时期的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都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进行了佛学的交流。



东渡缘起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到唐朝游学的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受日本天皇之命,准备物色一位中国的高僧到日本弘扬佛法,他们久仰鉴真的学识功德,于是专程从长安赶到扬州大明寺拜访鉴真大师。


荣睿、普照见到大师,行弟子之礼。荣睿恭敬地对鉴真说:“我国虽有三藏经法,但缺少传法高僧。我们受天皇之命,恭请大师暂舍此方的优厚环境,到海东的我国去当导师。”鉴真大师见荣睿、普照情词恳切虔诚,便爽快地接受了对方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海路航行十分艰险,不少僧人考虑到这点,不禁十分犹豫不定。鉴真大师却毅然表示:“为传佛法,何惜身命!尔等不去,贫僧一人也要去!”大师的态度感动了众僧,当时就有二十多人表示愿随大师东渡。



历经磨难


这年,出海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但由于鉴真手下弟子们意见分歧,错过了时机。


第二年十二月,大师第二次东渡,但出海不久,船只触礁受损,只好折回。


第三次东渡,由于有人报告了官府,受阻未成。


天宝三年(744),鉴真派弟子预先购买船只,并率众秘密南下,以“巡礼佛迹”为名,准备第四次东渡。不料留在扬州的弟子们出于对师父的爱护,向官府呈递了阻止鉴真东渡的文书,于是官府派兵拦截了鉴真大师一行,并护送回扬州。


四年过去了,天宝七年(748),鉴真大师开始了第五次东渡。没想到船只出海后遇到狂风巨浪,失控迷航。剧烈的颠簸使所有的人都呕吐不止,几天后船上的淡水喝完,一连五天五夜,大家滴水未进鉴真不愧佛门高僧,在这生死难卜的境况下。大师依旧十分镇定,每天只靠嚼几粒生米维持。到第七天才逢喜雨,大家痛饮一番,基本恢复过来。然而漂流了十四天以后,大家才发觉靠岸的地方不是目的地日本国,而是偏离日本国更远的海南岛南部,鉴真大师一行过海到了广州,准备北上,再次东渡。



实现夙愿


这时鉴真大师由于劳累过度,加上南方炎热,患了眼疾,医治无效,不久后竟双目失明。接着,日本僧人荣睿不幸病逝,鉴真大师得力的弟子祥彦又在途中死去。几次东渡先后受阻受挫,已损失三十六位中国和日本僧人的生命,但这一切劫难并没有使鉴真大师退缩。


天宝十二年(753),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到扬州,向鉴真大师致礼,再次表示邀请大师赴日传法的意愿。鉴真大师不顾自己已六十五高龄且又双目失明,毅然同意。


这年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大师一行(除大师外,还有大师的弟子法进、昙进、尼智首以及优婆塞潘仙童等)乘搭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做第六次东渡,从沙洲黄泗浦出发,于十二月二十日中午顺利抵达日本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国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大字秋目浦)终于实现了东渡的夙愿。



异域传法


日本僧俗人众热情欢迎这位来自中国的高僧。第二年,鉴真大师一行被迎入日本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天皇亲自下诏称:“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和尚)。”同时授予“传灯大法师”位。


四月,鉴真大师在东大寺筑坛举行隆重法会,为圣武上皇,孝谦天皇、皇后,皇太子及僧俗四百余人传授了戒律,大师成为日本戒法的开山祖。鉴真大师后在东大寺大殿西侧建成戒坛院,接着又主持了兴建奈良唐招提寺的规划工作。鉴真大师也成为了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始祖。


不仅如此,鉴真大师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我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当时鉴真大师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


鉴真大师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大师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由于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方法,这座建筑异常牢固精美,经过一千二百余年的风雨,至今屹立如初,成为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有价值的珍贵实物。


鉴真大师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东渡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五十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高僧示寂


唐肃宗宝应元年(763),由于长期积劳,鉴真大师病重。五月六日,大师双腿盘空,面向西方的祖国圆寂,终年七十六岁。死后三日,体温犹在,人呼“真菩萨”。日本人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鉴真的弟子在大师圆寂后所塑造的鉴真“夹纻干漆”座像,一直供奉在奈良唐招提寺中,并被日本奉为“国宝”。


1963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


1980年,这尊珍贵的塑像飘洋过海,回到离别一千二百多年的故乡“探亲”,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