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月廿二 唐代唯识学高僧圆测大师圆寂日

编辑:两车 日期:2021-08-30 14:29



圆测大师(613—696)原是新罗王孙,三岁出家,唐初贞观二年(628)来到中国,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圆测大师受学于法常、僧辩两位法师。由于圆测大师聪颖异常,唐太宗曾为其亲授度牒。受戒之后,住长安玄法寺。


这时圆测大师的同门有玄类、华严二祖智俨等人。在玄法寺期间,圆测大师研习《毗昙》、《成实》、《俱舍》、《婆沙》诸论疏,期间又学习《华严》、《法华》等古今章疏,通梵语、吐蕃语等六种语言,埋头经案,纵横三藏,一时颇负盛名,成为了当时长安颇有盛名的高僧。


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回国,在当时佛教界引起了轰动。在玄奘大师回到长安之后,圆测大师就开始从玄奘大师受学。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玄奘大师居西明寺时,敕选五十位名僧同住,圆测大师也在其中。在玄奘大师门下弟子中,圆测大师与慈恩寺窥基声名并驾齐驱。


玄奘大师圆寂后,圆测大师在西明寺弘传唯识教义,他的著述《解深密经疏》大约就在此时写成。圆测大师性好山水,曾往居终南山之云际寺,又在离寺三十里处净修八年。地婆诃罗来到长安之前,圆测大师回到西明寺讲《成唯识论》。



地婆诃罗于仪凤初年至垂拱末年(676—688),在两京东西太原寺及西京弘福寺译《大乘显识经》等十八部经论,敕召名僧十人襄助,圆测大师与薄尘、嘉尚、灵辩等同充证义。


此外,圆测大师还参与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的译经事业。《佛顶尊胜陀罗尼》早在仪凤四年,被杜行旗和日照三藏所翻译。在永淳二年(683),圆测大师与顺贞一起奉皇命第二次汉译了这本佛经。


证圣元年(695),实叉难陀在洛阳大内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圆测大师应诏前往协助讲译。


万岁通天元年(696)七月廿二,圆测大师在佛授记寺中示寂,世寿八十四,在龙门香山寺北谷荼毗、起塔。弟子西明寺主慈善和大荐福寺胜庄等,分一部分遗骨葬在终南山丰德寺东岭。北宋政和五年,同州龙兴寺仁王院广越又从丰德寺分一部分遗骨,葬在兴教寺玄奘大师塔左侧,与窥基塔相对,贡士宋复为作《塔铭》。



圆测大师是唯识学的代表僧侣之一,相比于慈藏、义湘等留学归国僧在新罗开展教学活动,他则是始终在唐朝展开教学活动。新罗的神文王曾数次敦促圆测大师回国,但都为武则天所阻。


圆测大师的弟子比较有名的有道证、胜庄、慈善等,均为当世著名学僧,蔚为慈恩系之亚流。


圆测大师的弟子道证,新罗国人,嗣圣九年(692)归国,著有《成唯识论要集》十四卷、《般若理趣分疏》一卷、《大般若经笈目》二卷、《辩中边论疏》三卷、《因明正理门论疏》二卷、《因明入正理论疏》二卷、《圣教略述章》一卷,均佚失。


道证的弟子太贤,自号青丘沙门,也是新罗国人。他的著述现存有《起信论内义略探记》一卷、《成唯识论学记》八卷、《菩萨戒本宗要》一卷、《梵网经古迹记》二卷。其余佚失的著作还有三十余种。太贤著作主要属于瑜伽学方面,因此称为“海东瑜伽之祖”。


圆测大师对新罗佛教的影响主要通过其弟子道证学有所成之后归国并开展教学的活动中体现。道证是新罗入唐学习唯识学的留学僧人中唯一的归国者,是圆测大师的唯识思想得以在新罗传播的关键人物。



圆测大师著述现存的有三种:


一、《解深密经疏》四十卷,此书为圆测大师仅存的主要著作。书中引及《大般若经》,可能是在玄奘大师去世后写成的。书中又引玄奘大师译的《瑜伽》、《唯识》、《杂集》、《俱舍》、《婆沙》诸论很多,引真谛三藏译的《决定藏论》、《三无性论》、《摄大乘论释》、《般若疏》、《金光明记》、《解节经记》等也很多。特别是《解节经记》,几乎随时引用到。真谛三藏的注解久已失传,要了解他的学说,《解深密经疏》是极为重要的资料。


二、《仁王经疏》三卷,此书在说明所诠宗旨中,叙述了真谛三藏、玄奘大师安立无相法轮的不同。


三、《般若心经疏》一卷。


另外,佚失的著作有《金刚般若经疏》、《阿弥陀经疏》、《成唯识论疏》等十一种。



圆测大师早年的学说,是渊源于真谛三藏的。他最初从学的法常和僧辩,都出于摄论师道岳(568—636)之门。道岳的师父道尼,曾亲同智敫等听过真谛弟子智恺的讲说,并撰集所传真谛的注疏。


智恺死后,在真谛三藏面前立誓弘传《摄大乘论》和《俱舍论》的十二人中,即以道尼为首。道尼于开皇十年(590)到长安,道岳亲从受学,后来又从广州显明寺求得智恺亲笔记录真谛口传的《俱舍论疏》和《十八部论记》,钻研很久,成了摄论师中一大家。另外僧辩又受学于摄论师智凝,获得真谛三藏另一弟子法泰通过靖崇传受于智凝的学说。因此,圆测大师从十五岁起即跟着法常、僧辩受学,直到玄奘回到长安之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寝馈于真谛学说之中。


真谛三藏到中国后,受到梁陈之际政局动荡、兵祸相连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弘传所学的机会。自小聪颖的圆测大师在唯识学方面颇有造诣,他继承了恩师法常、僧辩的早期唯识学的思想,后又自学、研修玄奘大师的著作及新唯识学思想,选择性地吸收其中的部分内容,与先前所学融会贯通起来,可以说圆测大师是当时融合新旧唯识思想的高僧大德。


圆测大师法师经过自身对佛经的不懈钻研,其西明法系的唯识学思想为唯识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较为圆满的诠释,其在探究和发展中国唯识学思想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的唯识宗思想得以传播到西藏、西域等地,给当地佛教学者对大乘佛教理论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