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1-10-06 15:28
法水长流颂千秋
灵鹫飞来觅故影
灵鹫一峰 飞来竺乾 非夸娥负 神妙难诠
非巨灵擘 化工自然 谁识其异 慧理明焉
翠微之前 曹溪之禅 隐不为俗 静本乎天
四时群籁 万古寒泉 因书贞石 用记千年
——宋初文学家罗处约诗句
国庆长假,游人如织。杭州灵隐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又是济公出家的地方,其“灵”气自然吸引纷至沓来的游客。登上灵隐寺的制高点,眺望灵隐寺的案山飞来峰以及远处的群山,你就会明白,为何当年天竺慧理和尚也会来到这里,在此连建灵隐等五座寺院的缘由了。
南宋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市西湖西北,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两峰挟峙,林木耸秀。灵隐寺从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创寺以来,至今已近一千七百年,虽多历兴废,但法脉苍盛,高僧辈出,石刻精湛,景色幽邃,驰名中外,为江南第一名刹。
南宋时期,灵隐寺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皇家寺院。灵隐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在南宋时期的佛教史上谱写出一篇美妙的乐章,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卓越的贡献。
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评定天下禅宗“五山十刹”,灵隐寺名列五山之二。南宋皇室对灵隐寺是格外青睐。
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敕改灵隐寺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下诏,每岁佛诞日例赐灵隐寺帛50定。乾道八年(1172),宋孝宗亲临灵隐,召瞎堂慧远禅师奏对,对其大阐直指宗风倍加赞赏,将灵隐寺法堂改名为“直指堂”,赐“直指堂”印。
据《武林灵隐寺志》卷五载:宋理宗曾赐御书“觉皇宝殿”置灵隐寺大殿;又御书“妙庄严域”四字。另赐灵隐寺御制《灵隐千佛赞》诗偈一首。偈云:
一佛不二,千佛奚别。
如处处水,现在在月。
无去无来,不生不灭。
梅花开后,前村深雪。
寻觅灵隐宋韵,真可谓:
秀极而为万状,翠锺而成多彩。
▲灵隐寺两经幢东西相距约74米
东经幢高8.05米 西经幢高11.89米
灵隐石经幢
灵隐寺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
据经幢所镌《建幢记》记载,石经幢由吴越国王钱弘俶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原立于钱氏家庙奉先寺。后吴越国纳土归宋,奉先寺废。景佑二年(1035年),灵隐寺住持延珊法师迁建双经幢于今址。
灵隐寺石经幢历经风霜岁月,是吴越建筑可贵的实物遗存。石经幢造型优美,气韵秀灵,雕刻精致,为五代至北宋佛教经幢建造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见证了灵隐寺的悠久历史。
▲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东侧古石塔
灵隐寺两石塔相距42米
为宋初八面九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石塔
灵隐两石塔
灵隐寺大雄宝殿前露台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石塔,石塔雕刻十分精致,仔细观察会发现塔身上雕刻了上百尊佛教人物造像。
这两座石塔,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为北宋留存至今最古石塔之一,系吴越王钱弘俶重建灵隐寺时而立。两座石塔距今已逾千年,是灵隐寺历史最久的遗物之一。
天王殿护法韦驮像
韦陀菩萨誓弘深,摧邪辅正化群萌。
赤子之心护佛教,甘心护法作天神。
金甲威严丈夫相,手执宝杵镇魔军。
贤劫诸佛皆护持,楼至如来道果成。
灵隐寺天王殿护法韦驮菩萨立像,高二点五米,头戴金盔,身裹甲胄,威严端肃,正气凛然。这尊佛像,用整段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灵隐寺文物陈列室 竹禅济公画
▲济公殿与殿内济公壁画
▲济公殿仿宋壁画之四——弘法济世
灵隐济公行迹
在灵隐寺诸多祖师中,道济禅师,最富有传奇,名贯古今、道俗共仰。老百姓都将道济禅师称为济公。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电视剧《济公传》使济公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位能够穿越千年历史而被人们所铭记并津津乐道的济公,在灵隐寺留存多处行迹。
别看济公表面上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其实他是一位学问渊博、积德行善的得道高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济公殿内有18幅仿宋壁画。这组壁画描绘了济公以降龙罗汉之身示现娑婆,游戏人间,舍报归位的神奇一生。
宋代贝叶经
佛语真文遭遇难 何啻灵山亲付嘱
老夫贪佛能自信 饱却平生清净欲
再观粘纸字分明 弹铗后人知不俗
芸槴荃囊获弆藏 信渠古佛因缘宿
——清丁敬 读贝叶经诗句
灵隐寺文物室藏有珍贵的历史文物,如灵隐寺历代方丈所用过的法器、梵文贝叶经、出土的佛像、清代竹禅和尚所画的济公像等。其中一卷梵文贝叶经被鉴定为宋朝皇家译经院所留存的贝叶钩体文作品,共四十二片,距今已逾千余年。
在《云林寺续志》卷六中,记述大量有关此卷梵文贝叶的资料。历代名家对此经,视之如宝,以诗咏赞。如:丁敬(龙泓)、梁同书、吴锡麒、黄模、魏成宪等,他们都有《贝叶经诗赞》传世。
南宋灵隐寺的高僧
灵隐寺始于东晋,兴于南宋,延绵一千七百余载,乃杭州佛教之觞。高僧云集,缁素共趋,谈禅论道,风骚独领。儒释道融,蔚然成风,遂成文化大观。
据《武林灵隐寺志卷五•住持禅祖》记载,南宋时灵隐寺高僧最多,达到33人。在跨越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南宋是灵隐寺最繁荣的时候。诸如慧明延珊、雪窦重显、大慧宗杲、瞎堂慧远、道济禅师、佛照德光、密庵咸杰、铁牛宗印、松源崇岳、破庵祖先、敬叟局简、笑翁妙湛、无准师范、痴绝道冲、虚舟普度、大川普济等,或住持禅席,或著书立说,或默默潜修,声名远扬,对禅宗的发展及佛教的海外传播,有着卓越的贡献,对后世影响甚广。
▲杭州灵隐飞来峰摩崖石刻造像
承宋韵之脉 铸时代之魂
何谓“韵”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
有韵则雅,无韵则俗。
有韵则响,无韵则沉。
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明代文学理论学家陆时雍
神韵 气韵 风韵 趣韵
韵是一种雅致 含蓄 风范
韵 ——和谐 美好 深远
韵 ——文脉 传统 遗产
韵 需要 挖掘 传承和铸造
▲灵隐建筑的屋脊屋角 轻灵柔美秀逸
宋代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却是文明发展的昌盛时期。
宋词、宋画等诸多艺术,在宋代达到了最高峰,并奠定了后世审美的范式。又如,宋代的青瓷,奠定了温柔敦厚的审美观。宋版书,是后世书籍审美的典范。插花,闻香、品茶、虽然不是宋人的创造,但是宋人却赋予了雅的品质。
换句话说,是宋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
杭州灵隐寺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均继承宋代遗风,清雅柔逸、雄伟庄严,尤其是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寺院园林,纤巧秀丽、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
▲飞来峰弥勒佛 让人生欢喜心
浙江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宋室南渡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偏安到江浙,浙江成为中华文化的聚集地;1000年以后,宋韵又形成了新的文化气候。
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浙江省委依据南宋所呈现出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提出打造的一块文化品牌。
省委袁家军书记在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做出重要部署,要在十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其中包括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做深宋韵文化研究,对浙江古代历史几千年的研究,包括浙江省以宋代为节点,上下几千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颇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浙江全域美丽大花园的内涵的深化和深度诠释,更有历史背景的深厚基础;对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可谓是历史人文灵魂和气质的大力培育和滋养。
整体推进南宋文化遗址综合保护,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
▲灵隐飞来峰 北宋卢舍那佛会浮雕
探掘灵隐历史底蕴,传承宋韵文化精髓。
杭州灵隐寺以“文化引领、文化兴教”为宗旨,挖掘宋代历史文化资源,提炼时代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佛教中国化。
灵隐寺将挖掘宋韵文化中具有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内容,作出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契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相融合的阐释。努力发挥佛教文化净化心灵、涵育道德的积极作用,以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