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九月初九正重阳 佛陀以偈劝孝养

编辑:两车 日期:2021-10-14 14:11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不仅是佛教中摩利支天菩萨的圣诞,也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历史悠久的重阳节有着十分深厚的敬老孝亲内涵,因此也被称为“老人节”。杭州灵隐寺两序大众真诚祝愿天下老人重阳安康,阖家幸福!


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之中,不乏有关孝顺父母的开示,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升天为母说法,回国为父抬棺,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孝道,成为佛弟子的表率。


在佛弟子中,无论《盂兰盆经》中目犍连尊者济拔沦为饿鬼的母亲,还是《地藏经》中婆罗门女和光目女救度堕落恶道的母亲,都给后世树立了孝亲报恩的典范,这些故事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今日适逢重阳佳节,让我们共同学习释尊以一首偈颂劝导不孝之子赡养老父的故事,体会佛陀的无尽悲智和佛法对孝道的提倡。



佛在世时的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年老的婆罗门也手持枴杖,挨家挨户的乞食。


佛陀问婆罗门说:“你已经很老了,为什么还要手执枴杖,挨家挨户去乞食呢?”


婆罗门告诉佛陀:“我有七个儿子,这几年来,我一一为他们娶妻,并且把财产平均分配给他们。现在我已经身无分文,因此被儿子们赶了出来,无法过生活,只得挨家挨户行乞。”


佛陀告诉婆罗门:“我现在要为你说一首偈语,你能受持读诵,并且返回婆罗门众中为儿子们宣说吗?”


婆罗门说:“我能受持读诵偈语,佛陀!”



佛陀便为他宣说偈语:

生子心欢喜,为子聚财物,

亦为娉其妻,而自舍出家。

边鄙田舍儿,违负于其父,

人形罗剎心,弃舍于尊老。

老马无复用,则夺其䵃麦,

儿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

曲杖为最胜,非子为恩爱,

为我防恶牛,免险地得安;

能却凶暴狗,扶我暗处行;

避深坑空井,草木棘刺林,

凭杖威力故,峙立不堕落。


婆罗门把这首偈语背诵熟悉以后,就返回婆罗门大众聚会的地方,当着七个儿子的面,诵出这首偈语。七个儿子听后,惭愧不已,纷纷过来拥抱父亲,迎请父亲回家,为他沐浴盥洗,并换上好的衣服,从此孝顺恭敬。


婆罗门的境遇得到了改变,思惟整件事情的前后经过,万分感激佛陀的恩德,尊奉佛陀为老师,并供养佛陀上好衣服。佛陀慈悲地接受了他的供养,又更进一步地为他开示种种法,令这位年老的婆罗门也获得了佛法的殊胜利益。


这则故事出自《杂阿含经》第四卷,是整部《杂阿含经》中的第九十六经。全部经文并不长,并且以这首偈颂为核心展开,那么这首偈颂究竟说了哪些内容,又为何能够打动婆罗门的儿子们呢?



同样的故事在《别译杂阿含经》第十三卷中也有记载,其中的偈颂与《杂阿含经》的偈颂在文字上稍有区别,但内容并无太大差异:

生子太欢喜,为之聚财宝,

各为娶妻子,而便驱弃我。

此等无孝慈,口言为父母,

如彼罗刹子,垂死驱弃我。

譬如马槽枥,满中置谷麦,

少马无敬让,驱蹋于老者。

此子亦如是,无有爱敬心,

弃我使行乞,不如杖爱我。

我今捉此杖,御狗及羊马;

行则佐我力,暗夜为我伴;

指水知深浅,若趺扶杖起,

蒙杖除多闻,是杖爱念我。


综合这两个版本的偈颂,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佛陀教给婆罗门这首偈颂的内容:

当年我生了儿子心里非常欢喜,为他们苦心积聚财富和珍宝,又为儿子娶得娇妻,但是他们最后竟然驱赶我,抛弃我。那些没有孝心和慈仁的儿子,只会嘴巴高挂着为父母设想的甜言蜜语,其实却像罗刹鬼的儿子,残忍得不理会垂死的父母。


他们对我的驱赶和抛弃,譬如养马的槽里堆满了谷麦等食物,那些少壮的马不但没有丝毫的敬让,还驱践老马。这儿子也是如此,没有丝毫的爱敬心,居然抛弃我,使我沦落于街头行乞,不如枴杖能爱我。


我扶着枴杖,还可以用来防范凶恶的狗和驾驭羊马;当我走路时,枴杖能助我一臂之力;黑夜里,枴杖能做我的伴侣;遇到水泽时,枴杖可以用来探知深浅;当我坐着时,枴杖可以帮助我站起来。枴杖有这么多的好处,使我受益匪浅,所以它真是比儿子还爱我。


在偈颂中,佛陀先后以罗刹鬼子驱弃父母和少马不敬让老马为比喻,讽刺婆罗门的孩子们不肯孝养老父亲。后半段更以拐杖为切入点,通过描述拐杖对老人的“爱念”反衬孩子的不孝,感人至深。


这首偈颂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智慧,即便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细细读来依然能被这些文字所打动,让我们在忆念佛陀教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反观自省:对父母的孝养是否已经谨遵佛教,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