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1-10-24 09:29
此经(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此位菩萨之名为“观自在”,别家有易为“观世音”,名虽有异,其人则一,不过观自在菩萨是由证到的果位而表名,而观世音菩萨乃从因地所修之法而得号而已。
何以言“观自在菩萨”乃依证果而得名?其义可在“观自在”三字顾名思义得之。观,读如灌,涵观照、观想之义,意谓此位菩萨初入手修法时,不仅以心观想,抑亦以眼观照,即以心眼集中一处用功,由此观行结果,乃得解脱而“自在”。
何谓自在?了脱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五住烦恼,方配称自在。反观凡夫身心,备受五蕴色身、六尘缘影所拘缚,转身吐气,均不可得,其为不自在固可想矣!是知此位菩萨以自在为果,从自在之果位而立名。
其次说到“观世音”名号,是从因地所修之法而得。缘其因地在海岛修道时,遍观世间一切声音,最准确莫如海潮音。因海潮响辍有时,截然可闻也。由兹响辍二声,而悟到生灭法与不生灭法,佛遂以此启示小乘弟子,须从兹法门入手修证。
或谓此菩萨观海潮音如何便能悟道?因彼在海岛静听海潮音声,到时便响,响完即住,从兹穷本究源,深研理路,结果即启悟此为生灭法门。犹人之于世,生时有如潮水之声响,死后等如潮水声住。声有生灭,人亦有生灭,所能永住而不生灭者,惟自己闻性而已,从此又悟到闻性上。
人有耳根,本不能闻,所赖以听外界音声者,唯此闻性。潮音有生灭,闻性始终无生灭。何以故?纵使潮音停止,但吾人之闻性未去,而仍能听得风吼树响,鸟语蝉鸣也。
若谓闻性随潮音并殁,则潮音一歇,其他声音便不能闻矣。又令夜静更阑,一切音声都归寂灭,所谓万籁无声时,则吾人此时之闻性,仍能听到“无声”。盖声有两种:一为“有声”,一为“无声”,其声虽去,称曰“无声”;其声来时,复曰“有声”也。于此更可证知声有生灭,闻性了无生灭,音响虽殁,而闻性犹存。
生灭即属无常,如梦幻泡影;闻性乃可永住,历劫不坏,从知闻性观甚么即成甚么,观生灭即有生死,观不生灭乃无生死,所谓一切唯心造,即一切均为观念所成,人皆有心,想到即做到,观审不到即做不成。
性为体,心为用,性不离体,体不离用,二者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心有作用,性即随之,性为心之主体,心为性之作用,彼此相依,弗能或离,倘在此处下手用功,以求明心见性,即可到家也。
观世音菩萨从兹反闻闻自性之修法而起妙用,闻性所及,乃可了无边际,是以能寻声救苦。我凡夫只知随外界音声而转移,竟将本具之闻性忘了,所以听觉即有所局限,吾人了知此理,苟能观照自己的闻性常在不变,便得无穷享受矣。
——节录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录》
倓虚法师1958年讲于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