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2-07-13 08:44
注释
①序跋:序文和跋文。序文,又称序言。一般是作者陈述作品的主旨、著作的经过等,或他人所作的对著作的介绍评述,一般序文在书前。跋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记述之类。
②寰宇:天下。寰,广大的地域。
③楮:音“楚”,落叶乔木,叶似桑树,树皮可造纸。
④瓿:音“剖”,小瓮,古多以盛酱、醋。
⑤劂:音“决”,雕刻刀。
⑥鼎彝: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彝,音“宜”,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名。
⑦篆之碑碣:篆,铭记。石碑方首者称碑,圆首者称碣,后多不分,以之为碑刻的统称。
⑧二帝三王: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⑨典谟训诰:《尚书》之文体有六种:典、谟、训、诰、誓、命。
典,经籍,可作为典范的书籍,如《尚书》中《尧典》、《舜典》等篇。
谟,音“模”,记述君臣谋议国事的一种文体,如《尚书》中《大禹谟》、《皋陶谟》等篇。
训,记述训导之词,如《尚书》中《伊训》。
诰,用于告诫或勉励,如《尚书》中《汤诰》、《仲虺之诰》、《洛诰》等篇。
誓,《尚书》中有《甘誓》、《汤誓》、《牧誓》。
命,帝王的诏令,《尚书》中有《微子之命》、《顾命》。
⑩三灾:世界系依成劫、住劫、坏劫与空劫等四期无穷的循环不息。在住、坏二劫中,分别有三种灾厄,于住劫有小三灾,于坏劫有大三灾。此处乃指大三灾,依《瑜伽师地论》卷二载:
一、火灾,坏劫之时,有七日出现,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辗转消尽,欲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燃,无有遗余。
二、水灾,初禅以下经过七回火灾,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更兼地下水轮涌沸上腾,欲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
三、风灾,二禅以下经过七回水灾,又经七回火灾坏于世间,至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兼以众生业力尽故,处处生风,欲界乃至三禅天悉皆飘击,荡尽无余。
⑪本心:指本性,即自己本来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六祖坛经》曰:“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曰:“问: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⑫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金仙指佛陀。宋徽宗宣和元年,尝诏改佛陀为“大觉金仙”。印度古代,每称栖隐山林修道之人为仙人,深含尊敬之意,而对佛陀,既视为超乎声闻、缘觉等之大觉者,故特以大觉、大仙称之;又因佛身为真金之色,故称金仙,诸经中多用之。
语出《净土往生传》卷上,昙鸾大师原学仙术,后遇菩提流支,问支曰:“佛道有为长生乎,其能却老为不死乎?”支笑而对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旋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长往,盈虚消长,祸福成败,无得而眹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河沙之数有极,寿量之数无期,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
⑬大雄氏:佛之德号。因佛具有大智力,能降伏魔障,故称大雄。《法华经·从地涌出品》曰:“善哉!善哉!大雄世尊。”
译文
世人有将平生所作的诗文汇集成册,并乞请当代名人作序、作跋,以为这样便可以流传千古而不朽。唉!古代名扬天下的人,都必须具有真知灼见,如此他们的著作才能流传至今。
其次一等的人,身死之后,所写的书籍顶多传至数十年间,也许就会被人撕下来塞在容器瓶口,而所刻的印板也许被人劈来当柴薪,哪里能保存到不朽呢?纵然雕刻在鼎彝等祭器上,或是铭记于碑碣上,数百年之后,能留存下来的也不多见了。即使是孔子的文章,及尧舜二帝与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的典谟训诰,虽可传诸万世而无损坏,但当三灾发生时,大地须弥、诸天宫殿全都粉碎为微尘,荡为太虚,哪里还能保其不朽呢?
事实上,真正不朽的,是各人不生不灭的本心啊!这个本心是先天地而无始,后天地而无终。正如昙鸾法师说的:“这才是我们金仙氏(佛家)的长生术啊。”我也称言:“这才是我们大雄氏所谓的不朽啊。”因此,何不放弃世间必朽的无用之事,而求真正不朽的正知正见呢?不在这方面去计虑,却在他处徒然枉费心机,可见这种人的想法也未免太不切实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