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四)

编辑:两车 日期:2022-08-26 06:38

称佛名号品第九


以上诸品或发明六道差别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之事。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则初地藏救拔之心,期与众生同成佛果之愿未满。欲成佛果,必须称佛,故有称佛名号品。


正如本经所言,婆罗门女欲救度其母而大兴供养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此佛告诉他,要知母生处,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从此开始几乎每一品都会提及念佛法门。《禅秘要法经》中,禅难提比丘请问世尊灭罪之法,世尊告禅难提及敕阿难言:“汝等当教未来众生,罪业多者,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诸业障、报障、烦恼障。念佛者,当先端坐,叉手闭眼,举舌向颚,一心系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即定已,先当观像。”


又如《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若专念阿弥陀佛,即与称念诸佛名号同等,随人所乐意愿。因为诸佛名号,皆万行万德所成。若念若称,都能消除三障同生净土。因此,此处专立一品称佛名号,以救度未来末法众生。


本经正宗分分四科,第三科有三品经文,都是说明度脱众生的缘。度脱之缘是要度脱众生远离恶道,此段则不仅要度众生免于堕落恶道还要修行成佛。怎么成佛呢?第四科明成佛因包括两品经文,第九品称佛名号及第十品校量布施功德,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决定成佛,这就是成佛之因。


只是称佛名号怎么就能成佛呢?简要的来说,依佛法法相上讲,众生的心,一心具足十个法界,念善法自然生三善道,念恶法则生到恶道去,要是念苦、空、无常、无我,决定转生二乘圣人。要是念念六度万行,四无量心,念真如实相,决定要成菩萨成佛。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第四科明成佛因有两品经文,前面讲念佛是成佛之因,第十品讲助缘就是要布施功德,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就能成佛。


六度万行归纳起来有六度,此处为什么不说修六度,只说修布施呢?因为布施能摄六度法门,如《弥勒般若偈》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


梵语“檀那”,译为布施,有三种:资生施、无畏施、法施,资生施就是财施,因为财物可以资养生命。此中一二三就是三种布施摄六度,也就是财布施摄布施一个度,无畏施摄持戒与忍辱两个度,法施就摄精进、禅定、般若三个度。这就是由布施开成三个布施,再由三个布施摄六度的解释。故佛道行门虽多,而布施摄尽。布施皆有破六蔽之功,证三德之德,故言布施功德。


布施,为什么还要较量呢?如地藏白佛言,“我观业道众生,较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故须较量。


较量,一是约福田较量。二是约施心较量。所谓约福田就是针对受布施的对象来说,例如《四十二章经》说,施与恶人不如施与善人,施与善人不如施与受五戒人……到最后佛说施与无量诸佛,不如施与心中无念的人。这是依福田来较量,圣人福田比凡夫要大很多。


如果是约心,就是从布施的心来说,则布施有二种,净与不净。不净者,直施而已或为失财故与,或亲爱故与,或不一心,不恭敬,轻贱受者,与净相违,名为不净。净施者,治心故施,庄严意故施,为得第一利故施,生清净心,能分别,为助涅槃故施。


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佛施狗得福多。”由此可知大福从心,而不在田,因为心是田主,田是外事,良田虽得福多,而不如心。因为布施有这样种种的差别,故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