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2-09-22 08:35
在之前的经文中,波斯匿王以香为喻,形容自己对这个身体无常的感受:“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古时孔子临川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知者以为孔子叹水流不息,日夜不停,其实以佛法言,孔子当时可能就是看到了行阴迁流,如水昼夜流逝,我们四大五蕴假合之身,身心迁变,行蕴迁流,分秒不停,因此古德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佛陀印证了波斯匿王的说法,对他说:如是,你对人命无常的道理发挥得很透彻。并且为使匿王详细发挥人命无常的道理,进一步提出了问题:大王!你的生命年龄已趋近衰老,容颜相貌和孩童时代比较,相差多少呢?这里佛陀提问中指出了老和少时两个阶段,而在随后的经文中,波斯匿王则分为少、壮、老三个层次来回答。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我昔孩孺”,所谓“始生曰孩,稍长曰孺”,新生儿叫孩,稍长刚学走路的幼儿称孺。子旁加需,表刚学步三、四岁小儿,因不知危险性,火照抓,墙照撞,最需要父母照顾。波斯匿王说:我初出生到学走路时,“肤腠润泽”,皮肤光滑细嫩。腠指身之纹理,光鲜滋润,很是可爱,令人疼惜,这是第一阶段的幼儿时期。“年至长成,血气充满”,长大成人,弱冠以后,身体强健,精神饱满,这是第二阶段的青年时期。
“而今颓龄,迫于衰耄”,颓为衰老,精神不振;八十曰耄,此指老相。如今六十二岁,迫近衰耄之年,已属老朽。“形色枯悴”,形体容貌,枯槁憔悴。“精神昏昧”,垂暮之年,精神昏聩暗昧,反应迟缓,不复青壮年时的神采奕奕了。“发白面皱,逮将不久”,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犹如日薄西山,恐将不久于人世。“如何见比充盛之时”,怎堪与年轻时的精力充沛相较呢?这是第三阶段,人入老年,与死为邻,无常随时现前,死亡脚步渐近,离死已不远了!
波斯匿王这段对衰老的描述十分精炼,尤其是老年阶段身体衰朽的叙述,令人唏嘘不已。善导大师曾有一首劝修净土法门的偈颂,其中前面六句正与这段经文暗合: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是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四十二章经》中,佛问弟子:人命在几间?有人答数日间,也有答饭食间,佛都说:“子未知道!”问第三位,才答对了:人命无常呼吸间。一息不还便隔来世,这一生就结束了,一呼一吸的光阴都得爱惜。昔伊庵权禅师,每到黄昏必悲伤流泪说:“今日又只恁么空过,不知明日工夫何如?”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自己每见旭日初升,便想到伊庵权禅师的话,但也只是叹息而不会流泪,因此他感到自己的道心和古人相较已相去太远了,实在惭愧!
怀古慨今,我们又如何呢?虽然每天都把“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挂在嘴上,却往往是无常归无常,放逸归放逸,依旧糊里糊涂地虚度时光。这便是我们不及古人的地方,身心健康时,纵然知晓佛法,也很难提起精神用功,可大限一到,手忙脚乱,届时再想精进修行,无论体力还是精力都难以支撑,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