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2-11-17 15:57
注释
①水陆斋:施饿鬼会之一。又作水陆会、水陆道场、悲斋会。即施斋食供养水陆有情,以救拔诸鬼之法会。据《释门正统》载,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
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叙源流,相传是梁武帝因梦中得到神僧的启示,醒后受宝志禅师的指教,亲自披阅藏经三年之久,方撰成此仪文。于梁武帝天监四年,在金山寺依仪修设,但后经周隋变乱,此仪不行。到了唐高宗咸亨年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得异人指点,醒后从大觉寺吴僧义济得到梁武帝所撰水陆仪文,因常设此斋,遂流行天下。
现在通行的水陆法会分内坛、外坛,内坛依照仪文行事,外坛修《梁皇忏》及诵诸经。所谓梁皇亲撰仪文及神英常设此斋,可能只是指《慈悲道场忏法》而言,至于水陆仪文则是后人所增附的。宋、元、明、清,水陆法会盛行,宋神宗元丰年间,佛印(了元)住金山时,亲自主持水陆法会,大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
北宋杨锷撰有《水陆仪》三卷。苏轼撰《水陆法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魏公史浩慕金山水陆之旧仪,于东湖月波山建四时普度大斋,并作仪文四卷。南宋末,志磐又撰新仪六卷,并绘像二十六轴,明代称此为“南水陆”,而对金山仪文称“北水陆”。
明袾宏(莲池大师)又因金山寺本前后错杂,不见始终头绪,乃取志磐的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仪润依之撰成《水陆大斋仪轨会本》六卷,为现行水陆仪本。其后咫观又依袾宏的重订本详加论述,成《鸡园水陆通论》九卷,并撰《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皆为现行水陆所取法。
②佑律师:指齐梁时代的律学大师,僧佑法师,他也是古代杰出的佛教文史学家。僧佑毕生弘传律学,以《十诵律》为宗,著有《十诵律义记》十卷。又搜集有关译经之原委、序、译经者之传记等资料,撰《出三藏记集》;此外,并将四至五世纪间,佛教对中国固有思想之论争及其他文书辑为《弘明集》。此二书为研究中国佛教史之重要史料。由于他博学多才,戒德高严,备受齐、梁朝野人士的崇敬。梁武帝遇僧事有疑时,也都就之审决。师晚年患脚疾,还乘舆入内殿为六宫授戒。《佛祖统纪》记载,最早的水陸斋是由梁武帝于天监四年,在金山寺依仪修设,并由僧佑宣读斋文。天监十七年(518)于建初寺示寂,世寿七十四。
③四明磐师:南宋志磐法师,号大石。精通天台教观,亦擅词藻。尝住四明(浙江余姚)福泉寺,弘宣教纲。鉴于佛祖传授记载之不备,乃于宋理宗宝佑六年撰《佛祖统纪》,叙述天台九祖诸祖列传及诸宗立教之事迹。又尝力排山外异说,作〈宗门尊祖议〉一篇,以绍隆正统,显扬大教。另著有《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并绘像二十六轴,明代称此为“南水陆”,而对金山仪文称“北水陆”。
④三观:此指天台三观,为天台智者大师所立,系对于一切法作三种观,即空观、假观、中观。此乃依据《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的“从假入空二谛观、从空入假平等观、中道第一义谛观”而立。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假观是观诸法虽同幻化,但有假相和作用;中观是观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理。修此三观,能破三惑(见思、尘沙、无明),证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成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
⑤幽明:指人与鬼神,或指善恶、贤愚。
译文
水陆斋法会本为普度盛典。而《金山水陆仪文》,相传从前曾于《大藏经》中放光。但现在检阅《大藏经》中并无此文。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不知如今所用的《金山仪文》,是否完全出自当时梁武帝、僧祐律师所制定的?若论全篇始终有条理,详明而有章法,凡圣交替罗列,既约略而又能罄尽,能够达到辞理双得,则以南宋四明山志磐法师所辑《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仪文最为允当。况且按照《金山仪文》建立法会,费用多而难以举行,若依四明的《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费用少而容易成办。有这种种好处,正应长久流通,然而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人遵行,就连浙江本省许多区域也没有人应用。仅四明山本境有人依此举行,却又不直接按照原本,特意增加一些闲文,掺杂一些多余的举动,反而于一些紧要处把它省略了。真是可叹啊!但在第五卷说法开导处,备陈三观之旨,似稍过于繁密,如果行文更能简明扼要一些,则无论幽明愚智,都能兼利。不但可说尽美,而且也可谓是尽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