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2-11-21 09:06
杭州佛学院教师个展系列
如是观——陆尚写意绘画作品展
开幕:2022.11.19上午10:00
时间:2022.11.19—2022.12.05
主办:灵隐寺、杭州佛学院
承办:杭州佛学院艺术院
地点:杭州灵隐寺直指堂(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1号)
如是观——陆尚写意绘画作品展于11月19日至12月05日在灵隐寺直指堂举办,展览分为中西学人肖像、达摩作品、禅宗题材、古代诗意图、课堂钩古等系列,展出其写意绘画精品100余幅。
2008年,陆尚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如今攻读该专业的博士学位,十多年来一直执着写意绘画,尤其近年沉迷于肖像与传统写意人物画,肖像涉及中西文学、哲学、艺术、建筑、宗教等领域的学者文人,相较于2018年陆尚在恒庐美术馆举办的“儒门-近现代文人肖像个展”而言,这次展出的作品则多为水墨写意肖像。
访友、候火、望月、映雪、行教、采芝、拜石、放鹤、听风、知秋……皆是古人漫笔的题中之义,此次展出的传统作品亦有盈尺小画三十余幅,涉猎古人传统行迹生活诸般,同时还有一件巨幅作品《江月松风图》,这也是他的一次尝试。
如今,陆尚在杭州佛学院教授传统写意人物画已有五年,禅宗题材作品亦反复观摹,文人画向来讲哲学,禅宗重思辨,悄然给画家带来启示,展呈十二幅尺八屏课堂钩古示范便是一次例证。
陆尚画的多是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平常却又不平常,定格的人物瞬间饶有情致,看似荒率的笔墨之下,含蕴着其造型笔法上的微妙变化,会在不经意的刹那间,仿佛与造型对象对视对话,体味到一种由诗性而延展开来的感动和思考,如其达摩造像,独立或有配景,置其身于松林下“听雪”,或于云崖间“心悟”,抑或于风雨中北渡,披长袍,须髯黑密,浓眉下双眼或观或寐,坚毅笃定,义无反顾,达摩便是他内心的观照。
他也对世界名人追影写像,凡李叔同、鲁迅、黄宾虹、齐白石、徐志摩、叔本华、海明威、爱因斯坦、泰戈尔、毕加索、梵高等,多以简笔水墨,取其神态一瞥,形貌关其心性,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瞬间取神也是陆尚“废画三千”的结果。陆尚说;“哼哈之间,一呼一吸,佛祖拈花一笑,禅宗不立文字,周身所见,皆是修行,无非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或许,还是撒泼的撒。”
其民国人物肖像系列中,有一张画在信笺上的鲁迅凝思图,这也是陆尚在无数个深夜里,研读时代人物故事之后的即兴漫笔,简逸轻快,悠悠自得。他说,“在鲁迅的烟里还有一个呐喊的鲁迅,与其说面对的是时代,其实面对的是另一个自己……”
而面对伟大的传统,陆尚只说了一句话:“不敢不学。”
看了陆尚的作品之后,更新了对他的认识。生活中的陆尚,说起话来弱弱的,但画起来却骨气强健,有金刚之相。
他自述以此展览来纪录毕业后数年、“渐转换到勾勒和书写的状态里来画水墨肖像”的阶段性痕迹。这种不急于求成,不追求独特风格的心态,对画者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我看来,在一个“第三空间”(the third space)足够长时间的“悬停”(suspension),是保持开放性、让未然之然逐渐呈现的“慢研究”(slow scholarship)过程。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的浙派先贤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但这并不是艺术发展的常态。有时,回到浙派未形成之前,去悬停一下,或许是“反者道之动”的必须路径。他的博士导师吴山明先生,从未指示什么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而是一再强调古代绘画传统本身即包涵多元的价值,多种的指向。在陆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以书入画”的实验性继承、对现代表达的实验性探索。这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水墨实验,就是一种在“第三空间”的“悬停”。在这个状态下,新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出人意料地,在非此非彼、亦此亦彼之处涌现。陆尚自称“硬着头皮固执的画着自己阶段性感兴趣的题材和方向”,应该就是这样的“慢研究”吧。
能够悬停,并非易事。能做到的不多,但大疆无人机、蜻蜓可以!
——胡俊
陆尚
原署陆冰
1990年 出生于安徽。
2008年 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
2012年 毕业创作《须弥》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奖“金奖”,作品留校收藏。同年获学士学位。
2018年 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物画理论研究与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导师尉晓榕教授。
2018年 举办“儒门-近现代人物肖像作品展”(杭州恒庐美术馆)并出版专题画册《儒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20年 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人物画理论研究与创作”方向博士研究生学位,导师吴⼭明教授、尉晓榕教授。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杭州佛学院特聘教师,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