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2-11-21 09:07
大雄虎子 忽追风来 俗气不除 一讶眼开
乃惊药山 别有长处 折脚铛儿 出手提去
百丈廿年 心灯不续 顶上花冠 轮王最独
禅之深旨 女不系裙 日夜未眠 不字成文
默笑同条 生死何别 啮指把针 末后始决
善来价公 亲传宝镜 鸾凤冲霄 不留兆朕
云岩昙晟禅师(782—841),药山惟俨禅师之法嗣,俗姓王,钟陵建昌(今江西省进贤境内)人。《宋高僧传》记载,昙晟禅师在出生时,“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犹缁服焉”,示不可思议显现。童真入道于石门,与惟俨禅师的药山道场相去不远。
昙晟禅师成年时接受了具足戒,之后首先去参谒了百丈怀海禅师,并在百丈那里事师二十年之久,却未领悟玄旨,决定从江西折回湖南,来到药山禅师门下参学,了却心疑。
当昙晟禅师来到药山禅师会下时,药山禅师问他何处来,昙晟禅师向药山禅师说明了他的来历之后,药山禅师便一一询问他在百丈处所学,由是遂有以下接机语句: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师曰:“寻常道:‘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
师无对。
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
师曰:“目前无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少时?”
师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
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
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
山又问:“更说甚么法?”
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
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
师于言下顿省,便礼拜。
在药山禅师这里,云岩昙晟禅师将在百丈门下参学的知见说出来,最后才从怀海散众后又召集大众回来叩问“是甚么”的机缘中,首肯了怀海的作略。
昙晟禅师住山后,道名远布,四方禅者争相造访,“化徒孔勤,受益者众”,门下有传记者有良价、鉴洪、僧密、幽溪等四人。
会昌元年辛酉(841)十月二十六日,昙晟禅师示疾,命澡身竟,唤主事令备斋,来日有上座发去。至二十七夜归寂,茶毗得舍利一千余粒,瘗于石塔。此后李唐王朝还给他敕谥“无住大师”,而《宋高僧传·昙晟传》则谓圆寂于太和三年(829),谥“无相”,塔名“净胜”。
昙晟禅师所著《宝镜三昧》为曹洞宗重要文献之一,在他的“宝镜三昧”法门中明确首倡“偏正回互”说。不但得到药山惟俨禅师心印,而且直追乃祖石头希迁禅师《参同契》中的“即事而真”之理。
由洞山良价禅师转述昙晟禅师心义的《宝镜三昧》中,昙晟禅师妙用“宝镜”这一譬喻来体现禅法的本体,以“影”来譬喻禅法的“用”,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真如之体的变现。这便如同那善鉴万物的宝镜一样,万物虽然同为一镜之所鉴,而万物之间又各自住位,互不相涉。
后来,洞山良价禅师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此后,洞山良价禅师更是以“偏正回互”禅法的根本宗旨,开禅门五宗曹洞一宗。
昙晟禅师一方面在禅法上则承嗣了石头这一系体用圆融的禅学思想,而另一方面也吸收了百丈禅师的农禅作风。在昙晟禅师的云岩道场,即使是日常的作务,也可以给门人提供开悟印心的因缘。例如,昙晟禅师有一次在煎茶,其师兄道吾禅师问他煎给谁吃,昙晟禅师说“有一人要”,道吾禅师则问他“何不教伊自煎”,昙晟禅师说:“幸有某甲在。”从中可以看出昙晟禅师十分善于从日常的细行中见出禅法的本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