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3-06-14 08:44
农历四月廿七
道绰禅师
往生日
观经讲罢坐匡床,善导相资行益彰。
豫感佛言临灭度,白毫三道照东方。
道绰禅师,俗姓卫,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是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的大师。他十四岁时出家,对《大涅槃经》特别有所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后于太原蒙山开化寺从慧瓒禅师(536—607)讲究空理,对禅学有很深的造诣。
隋大业五年(609),他到汶水石壁玄中寺。寺为昙鸾大师所建立,他见到记载昙鸾念佛往生种种瑞应的碑文极为感动,于是即舍《涅槃》讲说,修习净土行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观想礼拜,精勤不断。并为信众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词旨明畅,辩才无碍。每当他讲经散席,大众欢喜赞叹,念佛的声音响彻林谷。他所住的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后人又称他为西河禅师。
道绰禅师每日自己念佛以七万遍为限,并广劝道俗信众称念阿弥陀佛名,以麻豆等记数,每一称名便下一粒,念念相次,累积得数百斛。其中最上的念得豆量八、九十石,中等的念得五十石,最少的也念得二十石。
后来道绰禅师又教人穿珠以为数法,还经常自己穿制念珠送给四众,教他们称念佛号,教导信众不向西方涕唾便利,不背向西方坐卧。有些不信净土法门的人想加毁谤,但一接触到道绰的风采都改容归向。由于他热忱弘化,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的男女都会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四月八日,禅师大集道俗于玄中寺,祝佛陀降诞,将欲舍命而未遂。其后太宗因文德皇后有病,曾驱车到玄中寺访道绰,供养祈愿。显见道绰禅师当时德望之高。他七十岁时,忽然龀齿新生,一如童年,加以神气清健,容光焕发,弘讲净业,滔滔不绝。贞观十九年(645)四月二十四日,道绰禅师与道俗告别,二十七日于玄中寺入寂时年八十四。
道绰禅师的著作现存的有《安乐集》上下二卷(道宣《续高僧传》的《道绰传》中误作为《净土论》)。此外日本的《东域传灯目录》,别出他的《观经玄义》一卷,现已不传。
道绰禅师净土学以重视经证为特色,如他在《安乐集》的卷首就说:此所引用的经律论释,多至四十余部。其中常引用的除《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外,还引用有《大集》《涅槃》《华严》《维摩》《法华》《般若》《大悲》《增一阿含》《十地》《观佛三昧》《十方随愿往生》《法句》《大乘同性》等经,《智度》《起信》《俱舍》《往生》等论,以及此土昙鸾《赞阿弥陀佛偈》等。
他主张教法应该和时机相应,《安乐集》根据《大集月藏经》所说,佛灭度后有五个五百年末法开始时期,主张应该修福忏除罪障,并认为念佛一门最为应机。他把佛的教法分为圣道、净土二门,圣道门非末法钝根众生所能悟证,只有净土门简要易行,乘佛的本愿力即能往生净土,所以他一生宣扬净土法门。
关于净土生因的问题,道绰禅师主张以菩提心为其根本,以念佛三昧为其要行,并引天亲《净土论》“发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的说法以为证明。他更广引诸经证明念佛三昧的不可思议功德,修此三昧必能见佛,命终之后即生佛前;又念佛三昧具足一切四摄六度,能消灭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切诸障。从他所引《般舟经》的“常念我名”及《观佛三昧经》的“观佛相好”文字看来,道绰禅师的念佛三昧包含称名和观念两种念佛的意味,这和昙鸾大师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受了道绰禅师感化归向净土法门的有道抚、僧衍、善导、尼大明月等,而以善导为最杰出。善导大师于贞观十五年(641)访问道绰于玄中寺,道绰禅师授以《观无量寿佛经》并净土教义,他后来到长安盛唱念佛法门,极受道俗的敬信,成为道绰以后唐代净土教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并被后世尊为净土宗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