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两车 日期:2023-09-17 09:10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向听众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这名称乍听起来,似乎是某种很名贵的香料,可加上了“自性”二字,便知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乃至于你我都有份,并不仅限于当时与会当面聆听六祖开示的大众了。
其实,五分法身香的说法并非创自六祖,而是佛经中早已有之的,只是经中常见的一般是“五分法身”的说法,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和解脱知见身。这里的身是聚义,也就是聚集戒定慧诸法以成其身的意思。而称为“五分法身香”,则是以香来譬喻五分法身。与经中不同的是,六祖大师所开示的“五分法身香”,特别加了“自性”二字,称为“自性五分法身香”,这与教理中所说的就略有不同了:
一、戒香
通常来说,戒的精神不仅要内心不作恶,身业和语业也不可作恶,例如五戒就都是重在身语的不作恶。但身语二业的所作所为,都要自心控制才能做到,所以六祖所说的戒香,特别重视意业,要求自心中无有任何过非,无有什么罪恶,对他人善行美名没有嫉妒之心,更不会生起劫夺杀害的意图,乃至整个内心没有一点污染,这才名为自性戒香。而我们想要将自己本来就具有的自性戒香开发出来,便需要在持戒时特别重视内心的念头,因为世间诸法皆是心的全体,若见有法不从心生,即见心外有法,如是不是持的心地戒法,自心也就不算清净。
二、定香
修学禅定要做到令心止于一境,决不使之向外散动,不论见到什么善恶境相,自心总是不为境界所乱,仍然安定如恒,寂然不动,也就是所谓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就是《六祖坛经》中所说的“心地无乱自性定”。若不能做到止于一境,善境现前为善所动,恶境现前为恶所动,其心总是不安,自性定香便无由显发。
三、慧香
慧香是说运用智慧去惑证真,使自心得到无障无碍,且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论在任何环境下,不论受到怎样打击,决不造作违害自他的一切诸恶罪业;不仅如此,还要在广修众善的同时,心中从不执着自己的善行,亦不因此生起高度骄傲,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乃至敬上念下、矜恤孤贫,也因有智慧观照,决不对之执着,如此才名为慧香。
四、解脱香
解脱就是解开系缚得以脱离的意思。我们修学佛法,想要从烦恼业障的系缚中获得自在,便需要对外在的一切境界,不论是怎样美妙,或怎样的丑陋,没有丝毫的攀缘之心,既不思善,亦不思恶,了达善恶诸法皆是唯心所现,如是屏息诸缘,安然自在无碍,不受任何境界所缚,如经说“若知诸法皆解脱相,是则名为究竟解脱”。这种解脱自在境界,香熏法界,故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
既已离于攀缘,内心不再为法所缚,获得解脱,却还要注意不能以此境界为究竟,绝对不可沉落顽空,守住枯寂,仍须不断精进,广学一切佛法,多闻各种理论,从而识自本心,达诸佛理,起大悲心去广度众生。世间人我非常复杂,假定不能与尘俗之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之时做到和光同尘,便无法深入广大人群中度生。但要特别注意,在和众生打成一片时务须始终保持自己的德行,决不与之同流合污。而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不是初发心者所能做到,唯有久修大行,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的菩萨方可。没有到这程度,美其名曰和光同尘,实际上唯有堕落一途!从初发心,直至圆满菩提,都能够不滞于空,不惑于假,既能发心度众生,又不会为众生的烦恼习气所“度”,达到了这种境界,才可以称为解脱知见香。
如上所说的五分法身香,戒、定、慧三种法身香是从因上所安立的,解脱、解脱知见二种法身香,是从果上安立的。若因若果诸香,都是各人自心内熏,千万不要离于自心自性向外寻觅。否则哪怕尽最大努力向外到处寻觅,也是觅不到的。如南岳慧思大师所说:“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非真。”因此五分法身香,是自性中的各种功德法香,每一种香都可遍闻十方,众生闻到此香皆能熏发自己德香外溢,进而以智慧火燃烧各人自性本具的无价宝香,才是真正的庄严法身,真正的供养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