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十月廿九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圆寂日

编辑:两车 日期:2023-12-11 09:07

帝心嫡子 贤首真师

华严奥旨 尽皆了知

静观禅定 非聋非痴

觑破法界 粉碎太虚

华严宗二祖智俨大师(602—668),俗姓赵,天水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他的父亲赵景,任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录事参军。大师幼年即有志于佛道,嬉戏时常累石成塔,以友伴为听众,自任法师。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大师年十二岁,随杜顺和尚(即华严初祖帝心尊者)至终南山至相寺,从杜顺弟子达法师受学,日夜精勤。杜顺和尚以所集《华严法界观》传付之,令其讲授。其后有二梵僧来游,智俨又从其学梵文。



师十四岁出家为沙弥,往北方从摄论学系法常大师听受《摄大乘论》,洞解精义,为法常同门僧辩所称赞。二十岁时受具足戒,随后四处参学,遍听《四分》《成实》《十地》《地持》《涅槃》等经律论;后从名僧静琳参学,感到佛教经典派别很多,难以遍学,遂在经藏之前发誓,信手探取,得《华严经》首卷,于是决定专学《华严》。当时智正法师在至相寺开讲《华严》,他便前往听受,一年之后觉得还有疑义,于是遍览藏经,获北魏慧光撰《华严经疏》,对经中所说“别教一乘无尽缘起”之义旨有所领会。

后遇一异僧对师说:“若欲解得《华严》一乘之宗者,〈十地品〉六相之义慎勿轻视,当一二月闲静摄思之,宜深加思索。”师遵教研究,不到一个月豁然贯通,依《六十华严》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搜玄记》,为日后贤首宗(即华严宗)立下根基。那时他才二十七岁,这部著述直到大师晚年时才在至相寺弘传。

与此同时,他还讲说《摄大乘论》,《续高僧传·法顺传》中称他“神用清越,振绩京皋”;可以想见他当时宣传经教的情况。之后大师又在云华寺讲说《华严》,宗风大振,后来的贤首法藏大师就在此时投入门下。因此时人称他为云华尊者,或称至相大师。


智俨大师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大师夜梦般若塔倾塌,知世缘尽,于是告门人说:“我将暂往西方。”果然,不到一月说法而逝,时唐高宗总章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年六十七岁。

大师所撰经论义疏共有二十余部,章句简略,解释新奇,现存者有《华严一乘十玄门》《华严五十要问答》《华严经搜玄记》《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等,另有不少著作已经失传。其中《华严经搜玄记》解释《华严经》,显示一经教相及观行方轨,后来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就是祖述此书而成。《华严一乘十玄门》根据经义建立十玄缘起新说,为法藏大师《探玄记》《华严教义章》等阐发十玄所据。

因此华严一宗到智俨大师时,教相和观行就已大致形成。其弟子有怀齐(又作怀济)、法藏、元晓、义湘、薄尘、慧晓、道成等,其中法藏大师传承其华严学说并加以发扬光大,为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智俨大师则被尊为贤首(华严)宗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