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腊月廿五 南泉普愿禅师圆寂日——惟有普愿 独超物外

编辑:两车 日期:2024-02-04 09:06

 2024/2/4 

南泉普愿禅师圆寂纪念日

超然物外 游戏踯躅

不下南泉 水草充足
一朝下山 大地遭触

指花说梦 斩猫变犊


唐朝池州南泉普愿禅师(748—834),俗姓王,郑州新郑人。母亲自怀胎后,便不喜食荤。年幼即崇尚佛法,十岁(肃宗至德二年)时,跪请于父母乞出家获允,便至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处受业,苦节笃励,勤勉奋发,即使手足长茧、生冻疮,也毫不松懈。


三十岁(代宗大历十二年),诣嵩山会善寺暠律师受具戒,并研习相部律,精究律学。随后至各地参学,听讲《楞伽经》、《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研究《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皆能深解其中奥义。



求法

师事马祖大师


普愿禅师于马祖晚年,参谒马祖大师,得鱼忘筌,顿然开悟,证得游戏三昧,通达无碍,任运自如。


有一天,师提着饭桶为僧众盛粥,马祖大师问︰“这桶里是什么?”师说︰“这老汉,合取口,说些什么话呢?”马祖大师便不再言语。从此,同参之流,无敢征诘。


一天夜里,师与西堂智藏禅师、百丈怀海禅师随侍马祖大师一同赏月,马祖大师问:“正恁么时如何?”西堂智藏禅师说:“正好供养。”百丈怀海禅师回答:“正好修行。”唯有普愿禅师一句话也没说,拂袖而去。马祖大师说:“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马祖道一禅师门下极盛,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其中以百丈怀海禅师、西堂智藏禅师与南泉普愿禅师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



住山

辟建南泉禅院


贞元十一年(795),普愿禅师四十八岁时,登上池阳南泉山,填谷伐木,以构禅宇。之后,他常披着蓑衣、头戴草笠牧牛,混迹在樵夫和牧童之间;开山种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足不下南泉长达三十年。时人称“南泉禅师”,也因俗姓王而称“王老师”。期间许多人慕名而来,拜在门下为弟子。


普愿禅师对弟子们说:“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的东边放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的西边放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分地收纳一些些,但总不见得。”


一天,普愿禅师在山上作务,有僧来问:“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拈起镰子云:“我这茆镰子三十钱买得!”僧云:“不问镰子,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云:“我使得正快。”


普愿禅师因事到一座田庄,庄主早已预备好恭迎禅师。于是,师问:“老僧平常出入,总是不让人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要来,并如此铺排接待呢?”庄主回答:“昨天晚上土地神向我们告知,说和尚您今天要来。”普愿禅师一听,说:“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了踪迹。”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什么被鬼神觑见呢?”师说:“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教化

师资传唱敷扬


普愿禅师为了破除学人的迷执,对弟子们常有独到的教导。


有一次,南泉禅院东西两堂的僧众,为一只猫起了争执,普愿禅师见到后提起猫儿,说:“道得即不斩,道不得即斩却。”众无对,师即斩猫。赵州禅师从外回来,师提起前事,说:“你作么生救得猫儿?”赵州禅师即脱下草鞋,顶在头上,从室中出去。师叹息地说:“可惜,如果当时你在场的话,猫儿就有救了。”


普愿禅师有时说:“江西马祖教人即心即佛,王老师却不这么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样说有甚么过失吗?”赵州禅师听了并不答话,向师礼拜而出。当时有一僧跟着赵州禅师,问:“上座向南泉和尚礼拜便出,是什么意思?”赵州禅师说:“你问和尚去。”这个僧人便问普愿禅师:“刚才谂上座,行礼便出去,有什么含意呢?”师说:“他却领得老僧意旨。”


普愿禅师曾有书与茱萸和尚说:“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送信的僧人将信送达后,便问:“如何是宽廓非外?”茱萸和尚回答:“问一答百也无妨。”僧又问:“如何是寂寥非内?”茱萸和尚说:“睹对声色,不是好手。”僧问长沙禅师,长沙禅师瞪目视之;僧又问第二个问题,长沙禅师乃闭目示之。同样的问题,僧也问赵州禅师,赵州禅师作吃饭的姿势;僧又进后语,赵州禅师以手作拭口势。后来,这位僧人将经过告诉普愿禅师,师说:“此三人,不愧为我的弟子。”


黄檗禅师在南泉为首座,一日,捧钵向师位上坐。师入堂看见,便问:“长老甚么年中行道?”黄檗禅师答:“威音王已前。”师说:“犹是王老师儿孙在,下去!”黄檗禅师便过第二位坐,师便休。



应请

下山法筵弘开


太和元年(827)初,观察使陆大夫(陆亘)仰慕普愿禅师道风,与护军彭城刘公等迎请师下山,侍之以弟子礼,此时师已高龄八十。自此,道风远播,法筵大开,短短数年间,从之受学者不下数百人,四方学人视之为“郢匠”。


一天,陆大夫问师:“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有什么办法让鹅出来呢?”师突然大唤:“大夫!”陆亘应声而答,师说:“出也。”陆大夫言下开解,当即礼谢。


另一天,陆大夫对普愿禅师说:“弟子亦略懂些佛法。”师便问:“大夫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做什么事?”陆亘回答:“寸丝不挂。”师说:“犹是阶下汉。”师又说:“不见道,有道君王不纳有智之臣。”


洞山禅师受具戒后,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道一忌日设斋,普愿禅师问大众:“来日为马师设斋,不知马师还来否?”众皆无对。洞山禅师说:“待有伴即来。”师闻已赞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洞山禅师却说:“和尚莫压良为贱。”


有僧告辞时问:“弟子到其他地方参学,如有人问:和尚近日如何,不知如何回答?”普愿禅师说:“但向他道,近日解相扑。”僧问:“怎么说?”师说:“一拍双泯。”



示寂

生死解脱自在


普愿禅师即将谢世,第一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呢?”师说:“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上座说:“某甲想随和尚去,不知能不能?”师说:“你若想随我去,即须衔取一茎草来。”此后,普愿禅师即示疾。


太和八年(834)十二月二十五日,东方明,普愿禅师对弟子们说:“星翳灯幻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逝。春秋八十七,僧腊五十八。


南泉山与九华山相隔不到八十公里,是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禅宗道场,因唐代南泉普愿禅师的卓锡而名重禅林。由于南泉普愿禅师直契心源的教化,培育出黄檗希运、洞山良价、赵州从谂、长沙景岑、白马昙照、子湖利踪、新罗道允等禅门宗匠,皆各自弘化一方,利益无数学人;而记录着普愿禅师一生言行的传记、语录,则让后世学人得以透过文字,一窥祖祖相传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直如圆悟克勤禅师《题南泉和尚语要》所云:“王老师真体道者也。所言皆透脱,无毫发知见解路,只贵人离见闻觉知,自透本来底,方得自由,若着法、报、化,便是依他,无自由分。是故发明卢行者不会佛法,只是体道,所以得衣钵。此皆过量人行履处,千万人中难得一个半个,真药石谛当,直贵无事行履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