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第三十四期云林书院国学班课程圆满结束

编辑:两车 日期:2024-05-08 09:09



孟夏之初,5月5日至7日,云林书院第三十四期国学班在杭州佛学院再次如期开班,本期课程依旧有近百位来自国内多地的学员参加课程,共享传统文化饕餮。


此次是本年度第二次课程,也是云林国学班总第三十四期课程。本期国学班课程内容包含了对儒释道三家传统经典的不同方式的解读,安排开设了佛教医学思想初探、《六祖法宝坛经》导读、《尚书》导读、焦循的易学评述、古代文化与生活美学和《列子·黄帝》篇导读等课程。通过三天的沉浸式课程熏陶,学员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得到很大的提升,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也更加深刻。


观了法师

佛教医学思想

概述

同润法师

《六祖法宝坛经》

导读

孔祥来老师

《尚书》导读


观了法师“佛教医学思想概述”的讲座,通过从佛陀的医学观、佛医思想起源、佛医病因学、佛医诊疗法、佛医学研究等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蕴含在佛教三藏典籍里的医学思想,让大家重新了解了释迦牟尼佛作为佛教的创立者的伟大的智慧和慈悲。


同润法师的《六祖法宝坛经》导读,以关照生命的本来面目为切入点,从禅宗的缘起与传承、六祖生平、求法经历、坛经的形成、历史版本及地位、慧能大师的禅法特点、慧能大师观机逗教的点拨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佛教禅宗的根本经典,法师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引导,让学员们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文化魅力。


孔祥来老师的《尚书》导读课程,带领学员们重新认识了先秦文化思想深邃和博古。


陈居渊老师

焦循的易学


门鸿法师

《列子·黄帝》篇导读

楼含松老师

传统文化与生活美学


陈居渊老师带来了他的经典研究“焦循的易学”,陈老师以焦循的易学与《孟子正义》为出发点,介绍了焦循《易》学的体系和特色,认为焦循的易学理论体系贵在重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这是焦循有别于前人或同时代人《易》的最大特点,虽然仍旧没有彻底摆脱传注《易》学的影响,但焦循作了可贵的尝试,在《易》学史上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楼含松老师的“传统文化与生活美学”讲座,围绕清代文人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主旨、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与哲学基础以及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以此为铺垫呈现《闲情偶寄》书中包含和倡导的清代文人对生活和美的理解,为学员们展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门鸿法师的《列子·黄帝》篇导读,内容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展开多番探讨,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适常通,遇物无滞的境界。具体而言,修养内在道心,必须“壹其性,养其神”,做到心无逆顺,物我两忘。列子以列子御风、伯昏临渊、商丘诚信、粱鸯饲虎、津人撮舟、吕梁济水、佝偻承蜩等多则寓言对此反复加以证明。同时他又指出,除了保持内心的虚静凝独,人们在应物处世时还必须“含其德”,做到韬光养晦,与世无违。



云林书院自2014年开办公益性国学班以来,至今已有三千多人次参与聆听了国学班传统文化的学习,其中既有来自杭州本地的学员,也有来自国内不同省市的外地学员,学员的知识层次也丰富多彩,既有初中文化的基层人士,也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的社会精英,书院作为民非组织始终秉持"担社会之责,承文化之秀"的初心,践行和响应政府提出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号召,积极向社会大众介绍和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旨在以一堂课,一本书,一句话的朴素之愿撒播传统,浸润众生,为鼓励社会大众汲取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营养,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