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感应传9-18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3-06-04

灵隐寺安居共修华严法会

    9、上元年间(公元674-676年间)洛州(今洛阳东北)敬爱寺有位僧人,藉贯在郑州,回家去看望父母,走到郑州界时,晚上住店。后来又来了位僧人,不知道其名号,也在这里投宿。二人住隔壁。后来的僧人对店主说:"贫僧远道而来,又累又饿,请快点给我来三斤酒,一斤肉,这里有钱,请马上拿来,不要拖延!"店主依照吩咐买好送来,后来的僧人就全吃了。敬爱寺的僧人是持戒精严的律师,怒斥道:"你身披僧衣,却对着在家人尽情喝酒吃肉,真是不知惭愧!"后来的僧人默而不答。天黑后,要水漱口,端身跏趺而坐,开始诵道:"大方广佛华严经,世间净眼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这时此僧口角两边都放金色光明,听到的人垂泪,见到的人发心。律师也心生羡慕,想道:他这个酒肉僧人也能诵大经?到三更时,仍然听到诵经声声不断,四帙(即书的卷册,此处一帙似为10卷,晋译华严为60卷,正好6帙)将满,口中光明更加炽盛,照彻庭院。从两房的缝隙处透过光明,照亮两屋,开始律师不知道是诵经光明,还在想:"旁边那屋怎么还不熄灯,浪费店家灯油?"后来律师半夜起来上厕所,窥见金色光明出自酒肉僧之口,诵至五帙已上,光明渐收,回入僧人口中。到五更时诵完了六帙,僧人才睡觉。一会天亮后,律师涕泪,(到诵经僧人那里)五体投地,求哀忏悔,愿轻谤贤圣之罪消灭。
   
    10、仪凤年间(公元676年),西域有两位梵僧,朝五台山,手持莲花,捧执香炉,以拜代步,向山顶礼文殊菩萨。(走到深山中)遇到一比丘尼,在岩石间松树下绳床上,端身独坐,口诵华严。当时天刚黑,比丘尼对梵僧说:"比丘尼不应和比丘同住,大德请离开,明天再来。"梵僧说:"这里山深路远,没有投宿之处,请不要遣单。"比丘尼说:"既然你们不去,那我也不能在这住,我去深山住。"梵僧听后内心惭愧,徘徊不定,不知该怎么办。比丘尼又说:"前谷往下走有一个禅窟(修禅者住的岩窟)。"梵僧依照寻找,果然见到禅窟,(就住了下来)。这里距离比丘尼住处有五里多,两位僧人一心合掌,手捧香炉,向北遥遥作礼,专心听(比丘尼诵)经,历历入耳。开始读经题,然后是"如是我闻……"远远看见比丘尼身处绳床,面南而坐,口中放出金色光明,照亮山峰。诵了两帙经后,光明盛满谷南,方圆十里,像白天一样。读到四帙,光明渐渐回收,到六帙都完,光都回入比丘尼口中。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记载:震旦国(即我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有许多菩萨,常住于此。如今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一万菩萨同在其中。这座山在岱州南折州东北,即是现在的五台山(今山西省内)。《首楞严三昧经》记载:文殊是过去平等世界龙种上尊王佛。又《央崛摩罗经》记载:文殊是东方欢喜世界摩尼宝积佛。这位神尼的境界,必是文殊的分身化现,以示梵僧。
   
    11、垂拱初年(公元685年),中印度三藏法师日照,携带梵语佛经来长安翻译。高宗请他住在太原寺,召集京城大德高僧,共同翻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密严经》等十多部经。僧人道成、薄尘、圆测、意应等证义,复礼、思玄等缀文笔受,惠智等译语。当时华严藏公(法藏大师)也在寺,翻译时问日照三藏:"西域有受持一乘华严获得感应的吗?"三藏说:"贫道游行到南印度,一天夜宿的寺庙中有六十多僧人,都专门读诵华严,以文殊为上座。寺僧若有停止或离开者,以能诵得华严经者补其位。每天早晚集会,焚香礼忏,各诵一卷华严,以为功课标准。这座寺本是轮伽鸟舍宝修建,因为众僧讽诵华严,鸟也因此生天。其余的感应还有许多,不能详述。"
   
    (注:这段文字需要参考法藏大师的《华严经传记》,才能理解鸟怎么能建寺。据《华严经传记》记载:日照三藏说:自己曾游行到南印度,有一寺庙名堀忧遮,汉译为雁,于是问寺里僧人:"这座寺庙为什么叫鸟的名字?"僧人答道:"以前有一比丘,为了饮食供养,常给在家人诵华严,死后由破戒的原因,生在南海,转生为一雁,身长三丈,还能说人语,且诵经不断。当时有一居士,去大海取宝,忽然遇到大风将船吹没,只靠木板飘到一岛上,粮食断尽,心怀忧愁。忽然听到树上有诵经声,看到是一大雁在诵华严经,惊叹不已,很久后赞叹道:‘读得好!读得好!’雁听到后下来对他说:‘你能为我造一座寺庙吗?’居士说:‘我现在连命都不能保全,那还能造寺?’雁说:‘你如果能做,我送你珍宝并让你回家。’居士说:‘那太好了!’雁于是背着他,飞到宝山,居士认识宝,于是采集了许多奇珍异宝,又负在雁背,飞越大海,回到印度,到岸而下。雁说:‘愿你为我建的寺名仍然用我名。’居士感其深恩,含悲告别。后来奉上珍宝,将此事告诉国王,国王封他为五百户,令为鸟造寺,这就是用雁取名的原因。")
   
    12、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四月,法藏大师在大慈恩寺讲华严经,寺里僧人昙衍为讲主散讲,设无遮大会(即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的法会)。后来法藏大师去崇福寺拜见薄尘成荐二位律师,尘律师对藏公说:"今年夏天贤安坊中郭神亮施主,身死七日后苏醒,入寺礼拜。对我说:‘我最近忽然暴毙,刚还阳复生。当时有三位使者,追拿我到阎王所,问了我的福罪后,判为受罪。令使者引我到地狱,将要入时,忽然见一僧(其他传记为地藏菩萨)说:‘我想救你出地狱之苦,教你一偈颂。’神亮恐惧,请僧人救护,赐予偈文。僧人诵偈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此为晋译,唐译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神亮于是诚心念了几遍这一偈颂,神亮及本该同受罪者数千万人,当时都得离苦,脱离地狱。这都是神亮施主自己所说,当知此偈能破地狱,的确不可思议。"藏公说:"此偈是华严第四会中经文。"尘律师开始不记得是华严,还不全信藏公,后来拿来十行品对照,果然是十行偈中最后偈,于是他感叹道:"才听了一偈,千万人就能同时离苦,更何况受持全部、讲解通达其中深义!"
   
    13、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惠英比丘,在慈恩寺跟从藏公座下,听讲华严后,绕院经行。走到翻译院时,与慈恩寺的弘志法师、楚国寺光法师同行。藏公对他们说:"西域有位勒那三藏法师。汉译为宝意,讲华严时有数千听众。忽然有二人,形貌端严,身光赫奕,在大众前礼拜三藏说:"弟子是忉利天帝释的使者,请法师上天讲华严经,请即刻启程。"三藏说:"贫道还没讲完,不能赴请。讲完即赴请。"使者说:"什么时候讲完?"三藏说:"还有两帙。"使者又说:"那讲完后再次亲迎。"三藏答应后,忽然不见。等到讲完刚把经收起来,使者又来,当时都讲、梵音、维那等,及法师在说法高座上,同时圆寂,随使者赴帝释宫,讲说赞叹大乘深旨。当知华严秘藏,天上人间无不尊重。
   
    14、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华严藏公回曾州拜见祖母,牧宰香花郊迎请到二年(公元691年),请讲华严。说法中间谈到邪正,当时有一小道士在旁,听后回去告诉弘道观主:"北寺讲师,诽谤道家。"观主听后大怒,第二天一早领着三十多道士,来到讲所,面带怒色,口出粗言,对藏公说:"你讲自己的经就是了,为什么谈论道门中事?"藏公说:"贫道只讲华严,没有毁谤他人。"观主问道:"一切诸法,都平等吗?"藏公答道:"诸法亦平等亦不平等。"观主又问:"何法平等?何法不平等?"答道:"一切法不外乎两种,一是真谛,二是俗谛。若从真谛而言,无此无彼,无自无他,非净非秽,一切皆离,所以万法平等。若从俗谛而言,有善有恶,有尊有卑,有邪有正,哪能平等?"道士词穷答不上来,还怒愤不已,在寺里说了恶毒的话后才回去。第二天早晨洗脸时,忽然眉毛头发全部脱落,全身起疮,这是才生起悔心,归敬三宝,在藏公前求哀忏悔。发愿读诵华严经一百遍。读到第二年,还差十遍才满,忽然眉发重生,身疮痊愈,曾州道俗,无不见闻。
   
    15、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皇后下诏迎请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与十多位大德,在洛阳佛授记寺翻译华严。僧人复礼缀文,藏公笔授,沙门战陀、提婆等译语,僧人法宝、弘置、波仑、惠俨、去尘等审覆证义,太史太子中舍膺福卫事参军于师逸等同共翻译。武则天与三藏大德等在内遍空寺,亲御法筵制序刊定。当天夜里,武则天梦见天雨甘露,到五更时果然天下小雨,雨带香味。又在内苑池中,生出一朵百叶莲花,绿枝红花,香艳超伦。莲花有三种,一是人间莲花有十叶,二是天上莲华有百叶,三是净土莲华有千叶。如今内苑生百叶的明显是天华。武则天嘉此翻译瑞应,下诏将花送到佛授记寺翻译场所。全寺僧众和怀州大云寺什法师,都亲眼目睹,叹为稀有。到圣历二年十月八日,新经译毕。诏请藏公在佛授记寺讲此新经,讲到华藏世界品时,讲堂及寺院,地皆震动,众人惊异。都维那惠表僧弘置等上状此事。敕批云:"昨敷演微言。弘扬秘顊。初译之日。梦甘露以呈祥。开讲之晨。感地动而标异。斯乃如来降迹。用符九会之文。岂朕庸虚敢堂六种之震。披览来状。欣畅兼怀。"
   
    16、圣历年间(公元698-700年),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在佛授记寺翻译华严时对藏公说:"我国(当时于阗为西域一小国)有一沙弥,名弥伽薄,奉持十戒,虽未受比丘大戒,但身心清净,专诵华严。一天,来了两位使者,相貌伟丽,身有光明,对他作礼,沙弥感到奇怪,问其从那里来。使者答道:‘弟子从忉利天下,帝释令来,想请法师诵华严经,请立即走。’沙弥说:‘不知天帝为什么命我诵经?’使者答道:‘天帝与阿修罗打仗时常输,于是用天眼观视南阎浮,想寻求念诵加被护佑,纵是罗汉也不能成办此事,唯有法师专精华严,心游佛境,可为人天福田,所以迎请。’沙弥说:‘若能有所饶益,贫道哪敢推辞?’于是受请,闭目瞬间便到天宫,帝释欢喜道:‘常被阿修罗扰乱,所以请法师前来。法师受持华严,诸天护持,善神如影随行,请为诵经以退散敌人。’帝释说完脱去天冠,虚空中忽然化出殿堂,七宝所成,四门八户,均是摩尼众宝所庄饰。悬缯幡盖,间列花香,以为供养。请沙弥入殿坐莲花座,诵华严经,经声清高,遍彻天宫。帝释即领三十三天四兵侍卫万众围绕,坐于宝台乘空而行。到斗争所,修罗军众见此威灵,当即退散,徒侣潜窜到藕孔中。帝释还请沙弥到天宫,供养布施奇珍异宝。帝释又对法师说:‘若需要长生药,也当奉上,请住天宫不要离开。’法师说:‘割爱出家,志在求无上道。世间珍异及长生药,不是本愿。’天帝于是五体投地,一心顶礼曰:‘愿成菩提时,誓相救脱,不要遗弃。’说完遣使送还地上,沙弥所有衣服,皆染天香,终生不灭。后来命终往生净土。"实叉难陀曾认识这个沙弥。
   
    17、圣历年间(公元698-700年),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说:"龟兹国(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曾只学小乘,不知释迦牟尼佛分形百亿,现种种身示显境界,更不信华严经。有一梵僧,从印度拿来华严梵本,到龟兹后,小乘众僧都不信受,梵僧于是留经而回。小乘众僧将经投到井中,经在井中大放光明,亮如火聚。晚上众僧看见,以为是珍宝,天亮后让人捞出,原是前面丢弃的华严经。这时众人才稍有惊异。于是将经放回经藏中,过了几天忽然看见此梵本在藏经的最高层。众僧心想:这不是释迦佛所说的经,我见他有些灵异,才收入藏中,谁将它放到最高层?又将梵本放到下层,僧众亲自锁藏经门拿钥匙,第二天开门,还见华严在最上层。此时僧人才明白一乘大教有如此威神,遂惭愧悔过,渐生信心。"
   
    18、证圣年间(公元695年),花阴邓元英(有的版本是元爽)有一亲友,忽然暴毙,死后七日复醒,对元英说:"我在阴间看见有官吏将要追拿你父亲,文案快成了,需要急修功德来禳解。"元英惊惧道:"修什么功德才能免难?"答曰:"快写华严经一部,迟了就来不及了。"元英于是去集市买纸,到附近的寺庙伏禅师院,请禅师和名召经生,要求写经时如理如法护净,并早点完成。几天后经就写完了。于是设斋庆贺,后来果然免去这一难。此时元英仍在为母守孝中,到了十一月,母亲的坟上以前种的本已枯萎的花,忽然重新绽放,芳香荣艳,五彩含英。这都是写经的感应。州县听说后上奏朝廷,武则天惊叹不已,赐立孝门,敕旌表彰。(杨坤雳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