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意元年(公元692年),降州有两位童女,都性情贤静,从小和师姑相住,诵华严经三十多卷。师姑戒行精苦,专诵华严,本想让二女剃度出家,但忽然端坐命终。二女天天到坟上哭泣。过了三年,坟上忽然生出五朵红莲,二女看到感应,更加向往。忽然来了一位梵僧,神仪伟丽,问女道:"你为什么这么哀伤?"答道:"在师姑那里诵华严,希望出家,但师姑早丧,无法满愿。"僧说:"你如果能恳切希求剃度,怎么可能不实现?"僧人从怀中拿出一佛像,方圆六七寸,给了二女说:"你将这像供在家里,不久即可出家。"女礼拜答谢梵僧,但僧忽然不见。二女就回家如法供养,精勤恭敬,一心无懈。结果佛像每天长一寸,十日间天天都长,后长到一丈多。州县知道此事,上奏朝廷,武则天觉得很奇怪,于是下诏要见二女,并且将坟上莲花连根都拿来。挖地取花时,看到花茎透棺而出,破开棺材取根,才发现根从师姑舌上生出,光彩鲜艳,州县在场也见到了。二女到京城后,武则天亲手拿刀为她们落发,并赐三衣瓶钵等,让其住在天女寺。因此出诏敕天下各寺,均可度僧尼。
20、大足年间扬州大云,有一僧人名弘宝,貌美善于诵经,但常常贡高轻蔑别人。一天忽然眉上鬓下长出一个像桃子那么大的瘤,十多天间渐渐长到三寸多。他羞耻不出房门,在寺里治疗,但瘤天天还长。于是自己思维:这病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业力感召,二是轻慢贤圣。于是发愿在房里转读华严经一百遍,昼夜供养香花,精诚礼忏。当读到六十遍时,晚上梦到有人对他说:"你想痊愈,我给你治"说完拿刀把瘤切了下来。于是惊醒,第二天对僧众讲了此事。结果瘤上生疮,疮中出脓,经过一月就痊愈了,也没有留下疤痕。扬州僧筠到洛阳时对华严藏公说了此事。
21、长安(即西安)崇福寺大德惠招法师,或叫惠祐,是华严藏公的同学。学行精苦,从小师事俨和尚,专诵华严,偏喜欢诵‘性起一品’三卷,新译名‘如来出现品’,以为恒定功课。惠招好静,没有来崇福寺之前,已久住山中禅诵,每天晚上洗漱焚香,坐在绳床上诵这品。一夜正诵经时,忽然有十多位菩萨从地踊出,坐莲花台,身相金色,光明赫然,合掌胡跪而听经,诵完经后便不见了。惠招秘密向藏公说自己这灵感事迹,藏公转向门人惠谅、惠云、玄观、如琮等说。
22、永徽年间(公元649-654年),定州有禅师名修德,有学徒数万人,是坐禅领袖。他专诵华严,想写此经。由于恭敬的缘故,先用沉香泡水,用水浇树,树大后再取皮造纸,用来写经。经生(书写经者)、笔匠、造纸这三人,大小便后须洗浴护净。每写完一卷,布施十绢。这样写完后,设斋庆祝,用香函盛装,志心礼拜。设斋这天,僧俗云集。刚打开香函时,金光赫弈,照彻百余里。当时山东五十余州都来礼经,僧俗无不闻知。
23、太监刘谦之,是北齐三王子的侍从。齐太和年(公元556年),三王子在五台山烧身(即在寿宁寺,在菩萨顶上面)以供养文殊菩萨。谦之鄙薄自己身形残缺,于是发心住五台山,专诵华严,昼夜不断,六时礼忏。几年后,因精诚不懈,感得文殊加护,忽然须发自生,根体重生,声韵雅朗,少人能及。形体复原后,又洞晓经义,于是造华严经论六百卷。
我听说:在西域萨遮俱槃国山中,有具足下本十万偈不思议解脱大方广佛华严经,唯愿此经,早能传译此土,普利有情。我在唐建中癸亥纪,敬发此愿,为此作归命文。在诸礼佛时次及十二部经而礼之,不礼佛时,念持此归命文。华严经有不可说刹海微尘数偈品,怎是贝叶所能传写?皆诸大菩萨陀罗尼力所记持。海云比丘所受持经,以大海量墨须弥山聚笔,书写一品,尚且不可穷尽少分。龙树祖师,于龙宫见文字结集所传之经,有上中下三本: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其中上中本,阎浮人力不能受持。所以西域,唯有下本十万偈经,如今在彼国山中。此土(即中国)所译的八十卷经,梵偈唯有四万五千颂,是十万偈颂的一部分而已。我悲悯此土华严尚未完备,所以广发是愿,附出此传。目的是劝诸位同道者见之,都礼念哀请,愿下本经具足,早传此土。
24、上元年间(公元674年),孙思邈服流珠舟云母粉,一百五十岁时颜色如童子,到长安说齐魏年间的事,犹如亲自目睹一般。曾书写华严经七百五十部。唐太宗想读佛经,问思邈:"什么经最大?"思邈说:"华严经最尊最大。"帝说:"近来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六百卷,难道不为大,而华严独大?"答道:"华严法界具足一切,于一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只是华严中一门而已。"太宗才醒悟,于是受持华严这一乘秘教,也叫大不思议解脱经。功用大的缘故,感应也大。
学佛道者如果想学佛心慧,了佛境界,证佛地位,依此一乘法性海而修行者,不历次第,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悉与三世诸如来平等。譬如众流一滴之水,才入海中,即名海水。若依大乘二乘权教,备修万行,经历多劫,尚不知不闻是华严经,以少方便速得菩提。华严经云:"此经不入一切众生之手,唯除菩萨摩诃萨。一切声闻缘觉不得此经,何况受持?若菩萨亿那由他劫行六波罗蜜,不闻此经,虽闻不信,是等犹为假名菩萨。若有得经卷地,如来塔庙,礼拜供养,彼众生等具足善根,灭烦恼患得贤圣乐。"我们知道后应该勉励而行。 (杨坤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