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

编辑:王华 日期:2019-12-13 16:55

 

  农历十一月十七,恭逢善导大师圆寂纪念日,顶礼缅怀善导大师!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一生以净土为归宿,苦心研学净土经教,严格地以戒律威仪规范自身,从不毁犯纤毫。



  善导大师毕生热衷于弘法兴教的事业,每见闻有坏寺废塔未曾兴复,即便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兴寺弘教,燃灯续明。而大师自身善于建寺造像的艺术,曾奉诏督造过洛阳龙门兴造的卢舍那大佛像,以及于佛像之南兴建的奉先寺。



  善导大师(613-681),净土宗二祖,是唐代盛弘净土教的一代宗师。安徽泗州人(一说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俗姓朱,10岁时即跟从山东诸城县的明胜法师出家,归心向佛。初时学习三论宗的经典,间中常有读诵《法华》、《维摩》诸经。如是经历数年的静心修学后,佛学修养渐见提升。

  然而,慧根深厚的善导大师并不自满,常自思维:佛教法门甚为广大,教藏经典其数无量,若不契机,功即徒使。应当择一法门,潜心修学方为上策。之后依止妙开律师受具足戒,偶入藏经楼中,于藏经前默祷祈愿佛力加被,指导所向。即于经中信手取得一卷,乃是《观无量寿经》,大为欣喜,自言:"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便即常依是经潜修十六观门,恒谛思维西方胜境。数载之后,观想功夫已臻深妙之境,常于定中备观极乐世界的楼阁、金台、宝池等境,如现目前,于是更加坚定了修学净土法门的信愿。



  善导大师非常景仰东晋慧远大师的芳踪。曾往庐山瞻礼遗范,之后更周游各地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大德。唐贞观十五年(641)时大师29岁,闻说道绰大师在山西省境内广弘净土法门,开阐净土道场。即不远千里赶赴太原石壁山玄中寺,请教修学净土的要领。道绰大师见其诚意可嘉,便授之以《观无量寿经》的深奥义理,并令其亲观净土九品道场。大师此后更是精勤苦修,昼夜不断地礼拜读诵净土经典。



  唐贞观十九年(645)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大师即转赴长安,在光明、慈恩等寺盛弘净土法门,激发四众同修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自修则"每入室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则:"每逢人即演说净土法门。"三十年如一日。言传与身教并举,以身作则,勉己励人,专弘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共入弥陀愿海,遂成当时著名的弘传净土法门的大师。

  从史料记载来看,大师自知时至。"师谓人曰,吾将西归",已明西意与去向;于示寂前,正在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催令速成就,问其缘故,答言:"吾将西归,可住两三夕而已"。由此可见大师修持净土法门的功夫,的确非同寻常,难以思议。而且往生之后"身体柔软,面色如常,众人闻到香味,久久方才消失"。此正是决定往生的瑞迹。大师圆寂后,其弟子怀恽等,将大师的遗骸埋葬在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立灵塔名崇灵塔,并于塔旁建寺名香积寺,作为永志之所。唐高宗以师念佛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额为"光明寺",后世学人也因而称师为"光明和尚"。



  善导大师的一生,以净土为归宿,苦心研学净土经教,严格地以戒律威仪规范自身,从不毁犯纤毫。毕生热衷于弘法兴教的事业,每见闻有坏寺废塔未曾兴复,即便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兴寺弘教,燃灯续明。而大师自身更是善于建寺造像的艺术,曾奉诏督造过洛阳龙门兴造的卢舍那大佛,以及于佛像之南兴建的奉先寺。此外,大师也擅长书画。曾将信施供养的净资,书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及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普为流通,藉以广弘净土法门。日本茵田宗惠所著的《善导大师与舍身往生》一文中论述:在近代新疆吐峪沟高昌故址,发掘出诸多古代手写的佛教典籍中,就发现有大师所写的《阿弥陀经》残卷,卷末写有"愿生比丘善导愿写"的字样。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往生礼赞》(《善导大师全集》第497页)



  善导大师是一位修持净土法门的大成就者。"遗文放光"的典故是,善导大师往生之后,经过不知多久时间,有一天少康大师到白马寺,在大殿里看到有经文放光,他好奇的去看这一部是什么经,一看原来是善导大师写的一篇往生的文章《西方化导文》,当下少康大师非常的感动,发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惟愿此文,再现光明。"结果善导大师所写的这篇《西方化导文》又再度光明闪烁,而且有化佛菩萨出现,这个时候少康大师就立誓说:"劫石可移,我愿无易矣!"这一段记载在《善导大师全集》之〈善导大师略传〉中。

  "形像神变"典故是说,少康大师立即到长安瞻仰善导大师的影堂,所谓"影堂"就是供奉善导大师法相的地方,然后大陈荐献,祈愿一见善导大师。立时善导大师的遗相就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




编辑|妙莲
责编|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