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寒露——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编辑:两车 日期:2025-10-08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乐天的这句诗点明了寒露的主题

这是一场从凉爽向萧瑟的过渡

作为一年中仅有的两个与露水相关的节气

白露与寒露在时间上虽然只隔一月

但在人们体感上却相差了一个季节

相较于白露时节的白天夏热,早晚秋凉

寒露的早晚已能感受到些许寒意了

空气里凉凉的桂花香和夜晚寥落的虫鸣声

连同碧云天,黄叶地,大地的一切讯息

都随斑斓的落叶齐齐地指向了深秋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古人观察到鸿雁候时而飞、随阳而动

便将其作为气候变化的标志

白露便开始南飞的鸿雁,此时已是最后一批了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秋风寒凉日甚,飞舞鸣叫的雀鸟都不见了

海里的蛤蜊却一日日多了起来


三候菊有黄华

“黄”指菊花的本色,“华”在这里是盛开的意思

万物日渐寥落时,菊花却遍地开放



露生凉夜,凝在晚秋

虽带几分寒意,却依旧晶莹美丽

所以唐代诗人戴察曾这样描写道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寒露时节,倘若觅得浮生半日闲

不妨去寻那一滴蔓草间的露

体会百草头上漏泄的“祖师意”

+

+

湛堂文准禅师上堂

八月九月天,白露寒露节

门外在处山,秋风落黄叶

夜雨敛重云,晓鸿鸣寥沉

可怜祖师意,头头都漏泄

不必云岩苦苦更多说

各请归堂,不须久立

喝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