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小志|龙泓洞——《灵隐小志·山水景物》

编辑:两车 日期:2025-10-07



山水景物(四)



龙泓洞俗称观音洞,因其中有石刻观音像而得名。像前洞顶有窍如井口透天光,故又名通天洞。郭祥正诗云:“洞口无凡木,阴森夏亦寒。曾知一泓水,会有老龙蟠。”“龙泓”之名作这样解释,是很贴切有诗意的。


“龙泓洞”三字,本来是宋末金华王庭所书,王庭是误国奸相贾似道的门客,后人因恶贾而兼恶王庭之书,乃被划去。元江淮释教总统所经历郭某补书,郭也不是正人君子,不久,仍被划去,故至今无洞名。


洞口弥陀佛像,吴越王己未年(即周世宗显德六年)周钦右造。又周太祖广顺元年滕绍宗于洞外石壁造弥勒、观音、势至三菩萨像各一尊。此外宋开禧元年沈宁、嘉定元年某比丘各造罗汉一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元帅伯颜造佛像十尊又观音菩萨一尊,现仍在洞内。至元十九年、二十年、二十六年、二十九年,徐僧録、杨思谅、杨连真伽及脱脱夫人各施资造像,皆有造像记可考。前代题名,唐则有萧悦、王亘、乌重儒,宋则有孙觉、张徽、苏颂、蒋之奇、岑象求、李杞、高荷、李琮、朱明之、杨景略、黄颂明、胡援、林希、陆德舆、贾似道等。

贾似道题名,字径五寸,最易辨识。文日:“咸淳丁卯七月十八日,贾似道以岁事祷上天竺回,憩于此。客束元嘉、俞昕、张濡、黄公绍、王庭从。子德生侍。期而不至者廖莹中。沈坚刻。”


考咸淳丁卯为度宗当国的第三年,贾似道已因乞和冒功封魏国公,而元军进窥湖北的襄樊,举国震骇,岁事当指此而言。这么大的国事,而想用祈祷解决,真可谓邪臣误国,难怪他要窜死于道路了。


观音像右侧有小洞极深,相传从前有采石乳的人深入不已,听到篙橹风浪之声,大怖而回。因此有人认为从那里可以通过钱塘江,直达萧山。左侧出洞,循石级而上,至一线天,只见石室上面有一小圆洞漏天光,寺僧以竹竿指示游客观看,其中仿佛有观音像云。唐代的丁飞(字瀚之)曾住在里面,学养生术,年八十六而反壮。善小楷,其蘸笔池在寺中大悲阁下。一线天的悬岩上刻“佛国”二字,上天竺僧道行书。据说他练习此二字三年而后敢刻,故尚遒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