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 | 时时熏习 磨除习气

编辑:西行者 日期:2020-07-26 09:56

640.jpeg


  提到修行,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要念佛、念经、打坐。没错,这些都是修行,而且是很重要方法和途径。


  但是,修行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修行,这样用功更能得力。 


  打坐是助行,观照是正行,真正的用功要在座下的时时熏习。即使每天能打坐四个小时,座下还有二十个小时,打坐所占的比例还是太少,如果座上能够用功,座下就放野马的话,还不能算是真精进。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自己的心,不随境界转,所谓“背尘合觉”,“觉知自己当下这一念,运用在任何境界上,都不被境界所转化,这是用功的一个玄之又玄、简之又简的法门。”


  在当下这一念心上用功,在面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时,保持正念,学会转心、观照除习气。


  要用佛法的道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把我们与烦恼相应的种种习气毛病一点一点磨掉,使我们的心越来越能够趣向善法,越来越合乎戒定慧。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能够随时捡点自己的过失,并认真改正,就是真正在修行。在生活中,什么人都有可能遇到,有讨厌的,喜欢的,有夸赞的,贬损的,有指责的,谩骂的,都有可能遇到,真正会修行的人,可以把一切都变成修行,都看作是修心的好机会。


  习气是多生累积来的,不是一朝一夕。习气是什么呢?就是烦恼习气,贪、嗔、痴、慢、疑、恶见,这个深藏在阿赖耶识中,遇到现行,遇到因缘力就要发现。如何改?那就要多闻熏习,多听正法,把旧有的习气种子改变过来,熏习善种,去掉恶种,熏习净种,去掉染污种子,就在个人用功。所以从“闻、思、修”三慧着手,多闻熏习,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就可逐步磨掉习气。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别人修的好,就多虛心学习;别人有毛病,自己加以戒勉;别人赞扬,就保持谦虚;别人指责,就修忍辱。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都是在修行。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大师偈句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要时常返观内照,不能总盯着别人找不是,不能“法镜外照”,就是拿着佛法的镜子去对照、衡量别人。如果总是挑别人毛病,那么这本身就是毛病。别人怎样那是他的事,自己不能随之爱憎起伏,否则就是心随境转,也是有过失,即使别人真的不对,也不代表自己对。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任何一个团体都是这样,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即使学佛人的群体,也是如此,也不可能完美,因为都在修行途中,都还没有成佛,都难免会有缺点和习气,所以就需要去包容、去适应,适应别人的过程就是淡化我执的过程。
  而且,所得出结论,还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同样一件事,乐观的人会看到希望,悲观的人会看到困难;从好的一面看能够看到功德,从不好的一面看能够看到过失,如果专门去伺求过失,一定能找到。


  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保持观照,在各种各样的境界面前背尘合觉,而不是随着客尘转。一切都如空中花、水中月,梦幻泡影,虚幻不实,不去执着,但也不必刻意回避,不即不离,不取不舍,随缘应付,而心始终保持平静。就像大德有首诗写的那样:


  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能够时时这样做功夫,虽在世间生活,也同出世无异,这时就会明白,时时处处都是佛法,干什么都是修行。


  菩萨的修行就是在世间随缘磨练 《楞严》上讲“超情离见,不可思议。”超是超越,情是情执。是第七识;见是邪见是第六识;超情离见,就是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 


  法相宗里面说得好,“”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是什么人?《华严经》上圆教初住以上,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比如说嫉妒,嫉妒障碍是非常严重的烦恼,哪个人没有?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你说你没有嫉妒,那你就成法身菩萨;阿罗汉、权教菩萨虽然没有嫉妒,但那个嫉妒的习气还有,嫉妒的行为没有了,习气还有。贡高我慢、嫉妒习气都断尽了,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个时候,分别执著的习气断尽了,生实报庄严土,他还有无明的习气,这就是实报土里面的四十一个阶级。 


   《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再说得不好听,“”无不是罪“,你起心动念都是罪。那个念头是烦恼习气,是贪瞋痴慢,是嫉妒障碍,有这种习气在。如果不是真修行,习气现行,果报就现前。


  真修行是什么?在生活当中把这些不善的习气磨掉,善财童子给我们演示了历事炼心的方法。


  在事相上磨在世俗这些事情上,你要在这个地方去磨炼,把你的真心磨出来,就是将烦恼习气统统放下。烦恼习气淘尽了,你的真性就现出来,真性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德相,这是你自己本有的,你并没有丢掉,现在只是迷失而已。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把我们唤醒,还帮助我们恢复。所以用大德的话讲“圣德难思,佛恩难报”。怎样报法?依教修行就是真报恩。  怎么做才更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古德讲得好,发菩提心就是发作佛的心、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


  随缘妙用妙是什么?妙是随缘,随缘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妙用。佛菩萨告诉我们,这里是有次第的,按部就班来。


  先学习在随缘里头不执著。真学成功了,你就成正觉,你就证阿罗汉果。再向上提升一步,不但不执著,分别心都没有了。执著心没有了,你的清净心出现。染污去了,清净心恢复,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的清净心透出来了,但是不圆满,但很管用,清净心生智慧。  在大乘教里面,佛常讲:法无有定法,都是方便法,方便法不是一定的方法,随人、随事、随时它起变化的,活活泼泼,现在人所谓活学活用,所以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才叫方便。


  菩提是因,菩提是觉;觉悟是因,觉是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这是因。明了之后,你要是无动于衷,许许多多众生在受苦受难,你毫不关心,或者关心只关心几个有缘的人,跟自己有关系的人,那些没有关系的不再关心,这种人在佛法称为小乘。有智慧、有能力而不肯帮助别人,佛菩萨对他们常常呵斥,就是责备他们。


  大乘菩萨不一样,大乘菩萨有大悲心,这个大悲心包括同情心、怜悯心,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智慧,同样的德能。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决定没有说众生有感,佛菩萨不来应。那我们今天有苦有难,我们天天求佛菩萨,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佛菩萨来了,不是不来,来了怎么样?来了你不知道,佛菩萨来帮助你帮不上!就在你的身边,为什么帮不上?你有业障,障碍了佛菩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