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劝钱王舍别归总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3-08-09 20:27

    吴越国三世五王都笃信佛教,有国七十二年中在境内建了许多寺庙塔林,对僧人也是恭敬有加。

    延寿(904975),字仲元(),号抱一子,俗姓王,本籍为江苏丹阳,后迁浙江余杭。自幼喜诵《妙法莲花经》。后梁贞明六年(920),他十六岁,曾向吴越王钱鏐献《齐天赋》。后唐长兴三年(932),他先后任余杭县库吏,又迁华亭镇将,负责督纳军需。因他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曾动用库银以放生,事发,按律当斩。钱鏐交代典刑官,如若行刑前他丝毫不惧,就放了他。果然,延寿在押赴法场时仍十分坦然。典刑官十分奇怪,问他何以临死仍笑呵呵的。他说:"用库银救了许多众生,给钱王积了福德,色空身空,死有何惧?"遂被释放。两年后,延寿三十岁,舍妻在四明(浙江余姚)龙册寺出家,师从翠岩禅师。后又上天台山从法眼宗传人德昭初习禅定,成为德昭的传法弟子,传承法眼宗。并在天台国清寺、金华天柱峰等结坛弘法,后周广顺二年(952)任奉化雪窦寺住持。

    后汉乾祐元年(948),钱弘俶继任吴越国王位。他遣使迎请法眼宗创始人文益的弟子德昭来杭州,尊其为国师。后周显德元年(954),钱弘俶创建了慧日永明院,也就是后来的净慈寺,请衢州的法眼宗道潜禅师前来住持,开坛说菩萨戒。

    后周显德七年(960),钱弘俶见灵隐寺已荒芜颓败,又力邀延寿来杭州,主持灵隐寺的重修,并赐号"智觉"。在延寿的竭诚努力下,灵隐寺迅速复兴,规模空前。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殿宇房舍共有一千三百余间。正殿为觉皇殿,殿后为千佛阁,再后为法堂和方丈室。东侧重建了百尺弥勒阁,西侧有祗园紫竹林。在大雄宝殿月台建造了两座石塔,僧舍则有五百余间。并将其改名为"灵隐新寺",遂使其成吴越名刹,吸引了各方僧徒信众。盛时僧人有三千余,其中还有来自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等国的僧人。

    道潜禅师圆寂后,钱弘俶又把当时在灵隐寺的延寿请来,出任慧日永明院(净慈寺)住持,前后共一十五年,"永明延寿"法号由此而来。延寿住永明院时,弟子达一千七百多人,凡学者参问,常指心为宗。

    后周显德七年(960),延寿又奉诏主持了六和塔的兴建。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威胁吴越国。永明延寿重病在身,吴越王钱弘俶前往探病,永明延寿竭力劝谕钱弘俶,应"舍别归总,纳土归宋"。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延寿圆寂。宋端拱元年(988),钱弘俶听从延寿禅师的遗言,"上表入宋,尽献十三州之地",使得吴越国十三州百姓免遭战争之苦。对此,北宋朝廷十分重视,追谥延寿为"宗照师"。后人评钱弘俶此举是"重民轻土,舍别归总,用师之劝谕也"。

    永明延寿主张禅、净一致,认为唐末以来,禅宗多流弊,禅师邪正不分,因而发愤振衰起弊,并延请各宗僧人"分居博览,互相质疑",交流各宗见解,然后"以心宗之衡以准平之"。他集录佛教各宗教义,抒发己见,著《宗镜录》一百卷,自认此著为"以教悟宗"之"宗门宝镜",故名。同时他还注重净土宗的实践,在其著作《万善同归集》中发挥了净士宗禅法。他极力推崇持名念佛法门,发扬禅净一致的思想,首开禅净双修先河。他所提倡的顿悟、圆修,他的禅学思想,对两宋以后的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的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高丽国王慕其名,曾派国僧三十六人入中土向永明延寿求法,后来成为法眼宗传入高丽的重要弘法人。

    延寿还著有《神栖安养赋》、《惟心诀》等书。他还亲手印制过《弥陀塔图》十四万本,《二十四应观音像》二万本,《法界心图》七万本,《孔雀王菩萨名消灾集福真言》十万本,《西方九品变相毗卢遮那灭恶趣咒》十万本。

    现净慈寺内设有宗镜堂,是为纪念延寿而建。

    应该说,佛教是深深地影响着几位钱王的行为的。保境安民、奉事正朔、不废西湖、舍别归总、纳土归宋,如此种种,似乎都带着佛教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