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波罗蜜

编辑:性恩行者 日期:2014-10-29


  经云: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日本白隐居禅师住的松荫寺附近,一户人家的少女未婚怀孕,在双亲一再逼问之下,少女说:"是白隐和尚的孩子。"

  少女的家人,怒气冲冲到禅寺,问禅师如何打算。白隐说:"噢!是这样的吗?"

  几个月之后,孩子生下来了。少女的双亲,以及街坊众人将婴儿抱到松荫寺交给禅师。白隐接过了孩子说:"噢!是这样的吗?"

  禅师抱着婴儿四处乞讨奶水、米浆。这事快速地传遍江户地区,众人议论纷纷,辱骂声不绝。白隐只应了声:"噢!是这样的吗?"

  一年后,少女因思念孩子,在良心上也过意不去,便向父母吐露实情。孩子真正的父亲是另一名青年。因为恐惧,才嫁祸白隐禅师。

  女孩的双亲来到松荫寺向禅师道歉。听完事情的原委,白隐轻声说道:"噢!是这样的吗?"就把孩子还给他们。事情澄清后,信众对白隐禅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何以白隐禅师能有这样的修为?因他以如来为榜样。如来前世修行时,曾因歌利王的误会,身体遭节节支解,却没有任何瞋恨。

  因无瞋恨所以身体很快复原,成就佛道,并度化了歌利王。白隐禅师无瞋地忍辱,感动许多众生皈敬佛法。在信众的心中,白隐禅师如同富士山一般令人景仰敬重。

  禅师以如来为学习对象,如来又怎么能在身体被支解时,疼痛不堪还不生瞋恨呢?"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这是因冤狱而被处死刑的祖师,临刑前留下的诗偈。正好说明修行者已悟透四大皆空,五阴无我的深义。

  虽然正进行着忍辱的修行,心中却不着忍辱的相,这正是经文中"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所蕴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