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地佛教徒茹素的传统
当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时,来自天竺(印度)的僧人们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南传佛教的僧人们一样,并没有完全不能食肉的禁忌。也就是说,前来中国弘法的那些高僧大德自然也大都属于非素食者。所以,在起初,中国的僧人跟他们来自印度的师父一样,也多是非素食者。
然而,我们知道,在中国佛教早期的"格义"时期,一方面在佛经翻译上常常以中国固有的哲学术语对译来自异域的佛教概念,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人在理解与接受佛教的过程中也大量地糅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
发布时间:2013-10-11
素食者如何才能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均衡营养"呢?英国食品标准局提出了最新建议。
吃坚果获取足够的硒
硒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日常膳食中,肉类、鱼类和坚果是硒的最好来源,所以对于素食者来说,只有通过食用坚果类食品才能保证饮食中足量的硒摄入。建议素食者每天食用一小袋15克左右的多种类混合坚果,而且最好是无盐的。超市的干果柜台一般都能买到那种一大袋里装着多个小包装的,用这类坚果
发布时间:2013-10-10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光辉绚丽,但"茶道"一词,很长时间曾被人们遗忘,竟发展到日本学者曾向国人提出"中国有没有茶道?"这样荒谬而富讽刺的笑话。
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学术界说法不一。有引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四字的;有引《封氏见闻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请注意,时在晚唐)有"中国明初朱权自创的茶道"等等。百花齐放,可见大家都在深入地
发布时间:2013-10-09
材料:
彩椒、海鲜菇
1. 锅中水烧开,海鲜菇浸泡洗净后,放入焯水,一分钟后捞出,用水冲凉沥干。
2. 彩椒去蒂去籽,切成条,海鲜菇切段。
3. 锅子烧热放食用油,油稍热,倒入彩椒翻炒一分钟。
4. 倒入海鲜菇一起翻炒片刻。
5. 滴入美级鲜酱油。
6. 加一点鸡精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营养成份:
甜椒能增强人的体力,缓解因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疲劳。它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由于维生素C含量高,甜椒还能
发布时间:2013-10-09
素食主义已经从早期的宗教信仰,走向现代出于环保意识,或为保护动物权利和维护自身健康为诉求。近年来,经调查,已经有占素食主义者44%的人走向了出于生态道德和动物伦理方向的文明反思与理性追求。人类的进步,不能以屠戮动物为代价,那样,也会使我们自己走向灭亡。
记得电影《诺丁山》里休·格兰特的一个相亲对象吗?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素食主义者,她只吃那些自然成熟和掉落的食物,认为胡萝卜是"被谋杀的"&hell
发布时间:2013-10-09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怎么讲?该有什么标准?学佛的心,我们起心动念,也应该有一个标准,达到最高、最圆满、真善美的标准了,这样就能成就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定力,乃至于佛的神通妙用都现前了。
要达到这个境界,有种种的方便,所谓方便就是一个桥梁,就是一个管道。做一件事情也有方便,如果没有方便,做事就不容易办好,修行也要有方便,
发布时间:2013-10-08
编者按:白露之后,意味着秋意渐浓,同时也是蔬菜瓜果等美食在一年四季中最丰盛的时节,这其中就有五种蔬食被誉为秋季滋补五状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种秋季美味,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吃出健康!
第一菜:莲藕
民间早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莲藕,毫无疑问地成为时下的"当家菜"。
鲜藕除了
发布时间:2013-10-06
材料:
南瓜扣蒸百合 味美防病营养多(图片来源:资料图)
老南瓜600克,鲜百合100克,白糖等。
做法:
1、将老南瓜挖瓤去皮洗净,纵向切成薄片,皮的方向朝下置于碗内,有助于保持瓜形;
2、将鲜百合洗净后放入南瓜中,加入白糖,放入蒸笼蒸熟即可;
3、将碗内的南瓜倒扣在碟子上,最后将碗拿开。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肥胖者和中老年人尤其适合。
发布时间:201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