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黄檗山慧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黄檗山慧禅师,疏山匡仁禅师之法嗣,洛阳人。少时出家,专学经论,后又增受菩萨戒。通过一段时间对戒律的研究和修持,慧禅师深感戒律深邃驳杂,微细难防。 一日,他大发感叹道:“大士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 [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仪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增减、支(枝末)本(根本)通(相同)别(差别)、制戒用意等方面,颇多不同。既然摄律仪戒中的这些复杂的规定细微难防,加上摄善
发布时间:2013-05-24
328.天童如净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天童长翁如净禅师,雪窦智鉴禅师之法嗣,俗姓俞,明州(今浙江宁波)苇江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出生。如净禅师少时出家,一度勤习经论。十九岁开始游方,后投雪窦山足庵智鉴禅师座下参学。雪窦智鉴禅师是青原系长芦清了禅师之法孙。 如净禅师初礼智鉴,智鉴禅师便问:“汝名什么?” 如净禅师道:“如净。” 智鉴禅师便问道:“不曾染污,净个什么?” 如净禅师无言以对。 一日,如净禅师入室,请求智鉴禅师:“愿乞某充净头。” [净头就是丛林里专门负责打扫厕所卫生的出家人。] 智鉴禅师便道:“不曾染污,净个什么?若得道,许汝净头。” 如净禅师又无言以对。 数
发布时间:2013-05-24
167.石门献蕴禅师悟道因缘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青林师虔禅师之法嗣,洞山良价禅师之嫡孙,京兆人。姓氏不详。出家后,他一度云游参学,遍历诸禅席。 后投青林师虔禅师座下。 一日,献蕴禅师问青林和尚:“如何用心,得齐于诸圣?” 青林和尚仰面良久,说道:“会么?” 献蕴禅师道:“不会。” 青林和尚道:“去!无子用心处。” 献蕴禅师便礼拜。就在额头触地的时候,他豁然契悟。从此以后,他便不再四处游方了,而是留在青林和尚的座下,充当园头(负责种植和管理菜果花木)。 一次,献蕴禅师从园里归来,侍立次,青林和尚勘问道:“子今日作甚么来?” 献蕴禅师道:“种菜来。” 青林和尚又问:“遍界是佛身,子向甚处种?” 献
发布时间:2013-05-24
329.笑翁妙堪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育王笑翁妙堪禅师,天童无用净全禅师之法嗣,俗姓毛,慈溪人。妙堪禅师广额平顶,骨气清豪,少时从野庵道钦禅师出家受业,以广记多闻著称。后栖心禅宗,一度行脚,先后参礼过息庵达观禅师、灵隐松源禅师等人,了无发明。后又改投天童无用净全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净全禅师,净全禅师便问:“行脚僧?游山僧?” 妙堪禅师道:“行脚僧。” 净全禅师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妙堪禅师一听,提起座具就打。 净全禅师道:“此僧敢来这里捋虎须!” 于是,便令他下参堂用功。 妙堪禅师留下来之后,经常入室亲近净全禅师。净全禅师每次都举赵州狗子无佛性之话头来启发他,可是他总是茫然无对
发布时间:2013-05-24
168.洞山座下僧悟道因缘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 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 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 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他。” 说完,良价禅师又对众人道:“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合得他衣钵。汝道甚么人合得?这里合下得一转语,且道下得甚么语?” 当时有一位上座僧,下堂后,直入丈室,参礼良价禅师,连下九十六转语,都不契旨,最后一转语,始契良价禅师之意。 良价禅师道:“阇黎何不早恁么道?” 就在良价禅师和上座僧酬答的过程中,另有一僧暗中偷听,遗憾的是,他没有听清楚上座僧最末后的那一转语是什么。 当上座
发布时间:2013-05-24
330.瑞岩景蒙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瑞岩景蒙禅师,万年心闻昙贲禅师之法嗣,俗姓邵,温州平阳人。景蒙禅师十三岁落发。一度学习天台教法。后因领悟到名相之学不足以了大事,遂放弃义学,往参育王佛智端裕禅师。 初礼育王,端裕禅师便问景蒙禅师乡里何处。 景蒙禅师道:“永嘉。” 端裕禅师又问:“还识永嘉大师否?” 景蒙禅师还未来得及开口应答,端裕禅师早已照着他的脸颊批了一巴掌,将他赶出丈室。 景蒙禅师不明其理,寝食不安,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后来有一天,景蒙禅师听到钟声,忽然大悟。 于是他兴奋地跑进丈室,向端裕禅师报告了他的证悟。 端裕禅师又象先前一样问他:“还识永嘉否?”
发布时间:2013-05-24
169.大阳警玄禅师悟道因缘 郢州(今湖北钟祥)大阳山警玄禅师,为避国讳,易名警延,梁山缘观禅师之法嗣,俗姓张,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其祖上为金陵人,其叔父为沙门,法号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寺。警玄禅师少年时,神观奇伟,威重有德,日中一食,后依叔父智通禅师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成为大僧。 一日,听某人讲《圆觉经》,警玄禅师问道:“讲者,何名圆觉?” 讲者道:“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为义。” 警玄禅师一听,便笑道:“空诸所有,岂名圆觉?” 讲者一听,大为惊诧,遂赞叹道:“是儿齿少而卓识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正如以秽食置宝器,其可哉(怎么能行呢)!” 智通禅师知道此事后,便令警玄禅师游方参学
发布时间:2013-05-24
170.投子义青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今安徽安庆)投子义青禅师,大阳玄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青社(安徽舒州境内)人。义青禅师七岁时于妙相寺出家,试经得度。出家后,先习《百法论》,学了不多久,义青禅师便深感滞于名相,无有了期,慨叹道:“三祇涂(途)远,自困何益?”于是便放弃《百法论》,又前往洛阳听习《华严经》,不久即能贯通其义。一次,义青禅师在读诸林菩萨偈子的时候,至“即心自性”一句时,猛然省悟道:“法离文字,宁可讲乎?”于是便当即离开讲肆,行脚诸方,参礼禅德。人称“青华严”。 当时,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正住在会圣岩。一天晚上,浮山法远禅师得一梦,梦见自己养了一只青色的鹰。醒来以后,觉得是一个吉兆。果然
发布时间: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