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学士张镃居士悟道因缘 学士张镃居士,天童密庵咸杰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功甫,别号约斋,杭州人。官至密阁学士。 张镃居士曾参礼天童密庵咸杰禅师。咸杰禅师便教他参赵州狗子无佛性之公案。他于是依教参究,过了很久,一日闻钟声,忽有省发,自觉心意如太虚空,了无隔碍,遂作颂曰: “钟一声,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 有人问我解何宗,舜若多神面门黑。” [舜若多,梵语音译,意为“空性”。舜若多神,即虚空之神,又指无色界天。] 张镃居士晚年退休之后,极尽游观之乐。曾谓同道云:“昔贤云。‘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盖光明藏中,孰非游戏?若心常清净,离诸取著,于有差别境界中,而能常入无差别之定,则淫房酒
发布时间:2013-05-24
175.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芙蓉道楷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简州(今四川简阳一带)人。惟照禅师幼年时即超迈而恶俗,有出世志。一日,老师教他读书,读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语时,惟照禅师恍然有省,便急忙叫道:“凡圣本一体,以习故差别。我知之矣!”于是便辞亲前往成都,投鹿苑清泰禅师座下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 一日,清泰禅师命他往大慈宝范讲师座下听习《起信论》。惟照禅师回到寮房,蒙头便睡。清泰禅师诘问他为什么不去听讲。惟照禅师道:“既称正信大乘,岂言说所能了?” 于是,惟照禅师便辞别清泰禅师,虚心游方,参礼禅德。后投芙蓉道楷禅师座下参学。 一天晚上,惟照禅师坐在阁道里用功,外面
发布时间:2013-05-24
336.龙济宗鍪禅师悟道因缘 吉安龙济友云宗鍪(mou)禅师,灵隐妙峰之善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宗鍪禅师幼时喜好跏趺坐,十二岁出家,十九岁落发受戒,二十二岁开始游方参学,投灵隐妙峰之善禅师座下。 有一年的佛涅槃日,妙峰禅师上堂拈拄杖云:“释迦老子来也,诸人还见么?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妙峰禅师接着又放下拄杖,说道:“见你诸人不会,入涅槃去也。” [《金刚经》讲,“不可以身相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妙峰禅师的这段上堂法语,正是对上述经文的活用。] 宗鍪禅师一听,言下豁然大悟。 宗鍪禅师悟道后不久,即辞别妙
发布时间:2013-05-24
176.长芦清了禅师悟道因缘 真州长芦真歇清了禅师,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俗姓雍,左绵(今四川绵阳)人。清了禅师生而有善根。在襁褓中时,入寺见佛像,便喜动眉睫,众人皆认为他不同凡响。清了禅师十八岁参加试经,因诵《法华》,得度出家。初往成都大慈宝范座下学习经论,对大乘教义颇能会通。后出蜀至沔汉一带,行脚参学。不久,即投丹霞子淳禅师座下。 一日,丹霞和尚问:“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清了禅师正要开口答话,丹霞和尚当即便止住他,说道:“你闹在,且去。” 清了禅师不明其意。 后来有一天,清了禅师攀登钵盂峰,登上峰顶,四顾一望,遂豁然契悟。于是他当即返回寺院,欢喜踊跃,侍立在丹霞和尚身边。 丹霞和尚
发布时间:2013-05-24
337.偃溪广闻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净慈偃溪广闻禅师,临安径山如琰(yan)禅师之法嗣,俗姓林,候官(今福建福州)人。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广闻禅师疏眉秀目,丰颐聪颖,少时从其叔父智隆禅师于宛陵光孝寺出家,十八岁落发得度。受戒后不久,广闻禅师开始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等禅德。 广闻禅师后投天童如琰禅师座下请益。虽有所悟,然自知脚跟未稳,故一直跟随着如琰禅师。如琰禅师后来移住径山,广闻禅师亦往参学。 一天晚上,广闻禅师于檐间打座。半夜三更的时候,广闻禅师拖着鞋,准备入室,忽然绊了一跤,如梦方醒。 第二天早晨,广闻禅师来到方丈室,向如琰禅师通报了自己的证悟。 如琰禅师于是举赵州和尚
发布时间:2013-05-24
177.天童正觉禅师悟道因缘 明州(今浙江宁波)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隰(xi)州(今山西隰县)人。母亲怀他之前,曾梦见五台山的一位僧人解下一环给她,套在她的右臂上,因而有孕。怀他后,母亲坚持斋戒。正觉禅师出生时,右臂有一圈隆起。如环状。七岁时,正觉禅师即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日诵数千言。其祖父李寂、父亲李宗道,都是虔诚佛教弟子,曾久参佛陀逊禅师。佛陀逊禅师有一天指着正觉禅师,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道韵胜甚,非尘埃中人。苟出家,必为法器。”于是,十一岁,正觉禅师便从净明本宗禅师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开始游方参学。临别时,正觉禅师向其祖父发誓说:“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发布时间:2013-05-24
338.淮海原肇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径山淮海原肇禅师,径山如琰禅师之法嗣,俗姓潘,通州(今江苏南通)静海人。原肇禅师十九岁出家受戒,后投径山如琰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径山,如琰禅师便问:“汝何处人?” 原肇禅师道:“淮东。” 如琰禅师又问:“泗州大圣为什么在扬州出现?” 原肇禅师道:“今日又在杭州撞着。” 如琰禅师道:“且喜(只可惜)没交涉。” 原肇禅师便道:“自远趋风。” 如琰禅师见原肇禅师非常机敏,知是法器,想好好地钳锤一下他,因此故意不让他下参堂。 此后,每次原肇禅师前来请益,如琰禅师便问:“下一转语来”。 原肇禅师只要一伫思拟对,如琰禅师大喝一声,将他赶出丈室。 如是者再三,原肇禅师终于有
发布时间:2013-05-24
178.圆通德止禅师悟道因缘 江州圆通青谷真际德止禅师,宝峰惟照禅师之法嗣,光禄大夫徐闳(hong)中之少子,祖上世居历阳(今安徽和县)。德止禅师生得双瞳绀碧,神光射人。然而他的智力却开发得比较迟,十岁的时候还不识字,整天贪睡,他的父亲称他为懵然子。稍大以后,他突然变得聪明起来,记忆力过人。文章写得很好,多有惊人之语。 成人后,有一天,他梦见一异僧传授给他四句偈。后来有人赠给他一幅南安岩主之真像。原来,梦中的四句偈就是这幅真像旁边的聪明偈。从此以后,他便对这四句偈忆持不忘。 五年以后,德止禅师的父亲准备迁往西洛为漕运使,德止禅师将随往居住。一天晚上,他忽然大悟,连作数偈。其中有一偈是这样写的:
发布时间: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