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法师在做回向     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回向,梵语parinama,又作转向、施向。《大乘义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即希望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予他者,并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回向于佛道。通俗地说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     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     回向即是"回己善根
发布时间:2013-06-06
灵隐寺华严三圣像     第一、灭五无间罪。     经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这说明,这部佛经,可以拔地狱之苦。《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对五无间地狱的苦,描述的非常详细。可是,造了无五间恶业的人,如果真的深信这部《华严经》,真的能以深信心、精进心、稀有心受持读诵,甚至书写一四句偈,最苦的五无间地狱的恶报都能迅速除灭,更何况其它的饿鬼道、畜生道的罪报呢?         第二、灭疾
发布时间:2013-06-05
    有关华严经的起源,佛教有一个基本一致的讲法,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悟道以后成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他所怔悟到的就是华严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广大幽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人根器不足,不能够受持,所以佛陀就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讲此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中的一位是龙王(大龙菩萨),他后来把《华严经》汇集起来,珍藏到龙宫里面。         佛陀活动的年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南印度出现了一位名叫龙树的菩萨(大善知识),他出身于婆罗门种姓,自幼聪慧过人
发布时间:2013-06-05